没有规矩 怎能成方圆

2014-02-07 09:19: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年过后,最热的话题,是央视的家规家风调查,如同“你幸福吗?”家规家风触动了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唤醒起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家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必须有的。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从孔子的交友要“友直、友谅、友多闻”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再到如今父亲致女儿的教导:宝贝,你一定要学会做饭;宝贝,你一定要学会开车;宝贝,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女孩的时候要有见识,女人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旧时中国同族而居,四代同堂并不鲜见,一个家族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数百人,如何让众多的族人团结一心,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因此一族必有好族长,一家必有好家长,好族长好家长要让合族信服,于是提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先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行为要格外小心谨慎,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为人处事要讲诚信,平等博爱,多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学习。

勤俭持家是我们这个民族良好的传家宝,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我们许多时候处于旱涝灾害和人为的烽火狼烟环境之中,能够吃饱饭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心愿,珍惜粮食,俭朴节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醒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传统的农耕社会,理想的精神家园便是当官发财。封建时代,科举又是众人步入官场的唯一阶梯,于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勤奋学习,志存高远,爱国励志是我们家风家规中的一条主脉。

如今,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世界多元了,文化多样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多采,而我们的传统家庭早已从四代同堂到如今三四口人的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已经变换,许多时候女人比男人更强势,家庭一把手的位置男女互换甚至“AA”共享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同家庭有不同家规,不同家庭有不同家风,但我们传统的勤俭为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乡邻,礼尚往来,奉公守法,等等这样的好家风家规不能变,更要代代传承。

良好的家风家规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既传统又现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根、血脉之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观和国人的精气神。

这几天,下了一场大雪,古人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看看我们各自的门前,雪扫了吗?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