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方折射民众期待

2014-02-19 08:31: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郑州一名2岁多的孩子晚上出红疹,家长跑了多家药店都关了门,最后来到一家医院,一位女医生问明情况后,开了4片“扑尔敏”,药价:4分钱!2月7日,当这张处方在微博上晒出后,迅速引爆了网络。(2月10日《大河报》)客观地说,医生看病开药依病情而定,处方并无可比性。但在当下看病贵饱受诟病的背景下,这“4分钱处方”无疑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也许正是缘于这种“稀缺”,才使其在网络迅速走红,被万人点赞。

4分钱能做什么?在今天,问10万个人,也许答案都是一样的:做不了什么!如果问10万个病人,答案更是不言而喻。为什么?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经验中,我们遭遇的是过多的被宰,无论多小的病,一百元能搞定的例子少之又少,更别说动刀子做手术的病了。年年我们都说药价在下降,可这看病的成本却是年年在上涨。前些年,去省城看病,问诊前,大夫先问你“公费还是自费?”后来才知道,这“公费”和“自费”一分,这开的药方不一样;后来才明白,原来大夫们开药,也是一种“生财之道”,一些医院的大夫,实际上充当了某些医药厂家的“推销员”和为医院盈利的“营销员”……难怪人们总是感叹: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近些年,经过不断的整治,这一现象得到了一定遏制,但由于有利益驱动存在,大处方仍然不时泛起。对“4分钱处方”的热捧,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大处方、滥检查等医疗怪象的不满。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作为医者,良心和责任心尤为重要。所以,要遏制人们对过度医疗怪象的不满,除了加强医德建设之外,我们更要从制度层面加大医疗投入,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机制。去年12月份,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原则,要求医生用药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当时人们就热议:这个“用药原则”不仅是说给公众听,更是说给医生听的。

其实,4分钱处方”仅仅是个个例。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期待:让医疗服务像X光片一样透明,让看病更明白;让医德回归,让医患之间更贴心。

 

晓琳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