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一过,我市人才市场又进入了招聘旺季。21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着众多求职者。然而,在这样的黄金旺季,在“热闹非凡”的招聘现场,却屡屡见到的是替子女找工作的家长,他们在人山人海的求职者队伍中“冲锋陷阵”,为子女踏出一条求职之路,而很多子女们则躲在身后等待着父母的引路、“包办”。
其实每年社会招聘都有父母来替子女求职的现象。整体来看,父母来招聘会有增多的趋势,这跟一些毕业生不独立、责任心差,在求职时有很强的盲目性,过于依赖家长的安排有一定的关系。
是的,青年人,特别是即将踏上职场的青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对职场一无所知,可以说,他们是茫然的。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很多家长就理所应当地以孩子求职的“代言人”身份自居,扮演起了“开路者”“包办者”的角色。
孩子找工作,家长着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代表家长可以越俎代庖。他们即使帮孩子找到一份再好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也只是给了他们一个饭碗,但是却没有将真正的本领教给孩子。父母的关心应该体现在让孩子懂得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懂得职场的生存法则,让他们从根本上得到培养、得到锻炼,使他们能自己在职场中打拼,凭自己的能力去开拓自己的未来。
家长代替或者陪着孩子求职,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独立参与社会锻炼的机会,大学毕业生不主动与社会接触,不与用人单位沟通,求职心态可能也会日益变得消极。
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在孩子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上作出指导,但不应当成为孩子的“代言人”,特别不能“包办”孩子的工作,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立空间。让孩子尽早明白什么是工作,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够找到好工作,应该如何获取这些能力以及真正拥有这些能力,最终使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真正走好自己的求职之路。(景文婷)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