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守住心灵契约赢得做人尊严

2014-03-06 21:57: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据人民网3月4日报道,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用制度管住“老赖”。

刘奇葆说,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有害思想观念,导致一些人信用意识淡薄,诚信缺失、造假欺诈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问题。诚信建设既要抓宣传教育,更要抓制度保障。

去年10月,最高法公布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万多有执行能力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被列入这一“黑名单”,在贷款、招投标、市场准入、高消费等方面将受到限制。这对“老赖”是一记重拳,起到了很大的威慑作用,一些“老赖”不再“躲猫猫”、跑路”了,主动履行执行义务。我们加强诚信建设,要把制度化作为重中之重,推动有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说的都是这个理儿。诚实守信不论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都是一种受珍视的品德,一个抛弃了诚信,靠撒谎欺骗,即使侥幸在事业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也会被人轻薄和鄙视,甚至遭人唾骂。

诚实,就是真诚、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讲信用,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人处世,成家立业,最讲一个“诚”字,最重一个“信”字。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体现。离开诚实,人就会言而无信,丧失做人的道德基础,就会践踏文明,漠视法律,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由于一些人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偏差,错误地理解金钱就是万能,于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他人和公众利益,他们眼里没有了道德、文明和法律,做人的底线丧失殆尽,于是一些人通过坑骗盗取不义之财,一些人利用人们的善心去骗取爱心钱财,更有一些人大肆贪骗国家和银行资产,在银行追债时,却成为“躲猫猫”、“跑路”的“老赖”。

失诚失信的蔓延,使人们心与心之间打起了围墙,筑起了樊篱,从原来一诺千金、签字画押到如今的赌咒发誓、实物抵押,从“心灵不设防”到“处处要提防”,无一不是少诚缺信的结果。

诚实守信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有人问香港的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成功的奥秘,李回答:无他,一个字,信!”培根说过“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不管我们贫穷还是富有,也不管我们初出茅庐或历经沧海,都要相信诚信的力量,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只有坚守诚信,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活出民族的自信,奠定成功的基石! 来祥生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