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不由人心生纳闷:相关部门这是在问责还是在扯皮?而以林某“停职检查还在岗”为变奏,最终出炉的所谓“官员问责”与大忽悠的“假摔”能有多大区别?纳闷归纳闷,笔者这厢掐指一算发现,这样的狗屁事倒还真不少——即便仅以刚过去的2008年为时段,择要拾掇起来,也足够装满满的一箩筐子。
距今最近的,当数去年12月中旬媒体发布的一则惊人消息:“浙江瑞安原副市长蒋良荣受贿获缓刑后仍在编领6年工资”(《浙江工人日报》08年12月19日)。无独有偶,与它相距不过月余,“安徽潜山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原常务副主任刑犯曹晓明不仅公职、党籍保留,而且半年来狱中照领工资”一事余温犹存(《新华每日电讯》08年11月10日)。接上去,能和“两位刑犯拿工资”媲美者,地球人都知道,一定得是11月上旬咱“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先生惊艳的“梅开二度”表演,致使舆论炸锅。还是无独有偶,若朝前推移6月余,则是“黑砖窑”事件女主角——又一“超级巨星”相呼应, 原临汾市尧都区副区长段春霞女士不足一年的“雪藏”之后,笑眯眯“重返舞台”的喜庆日子(《华商报》08年4月14日)……
我想,用不着再举例子了,笔者的上述“聊以抛砖引玉”恐怕已使得阅者冷汗涔涔、大梦惊醒,事实上,掰手指头并脚趾头数着,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大家或同我一样,此时此刻,格外地“想念”那些已被问责的官员。比如“重庆房地产窝案”的各位官员,尤其是前赴后继的“8位厅级”大人们,一“窝”人等“尚能饭否”?再比如“虎照事件”中的10余名官员、各色“官员别墅群事件”中的数十位官员,现今又在哪儿偷偷地“下虎仔子”,或是发愤修习“权力建筑学”去了?不待我说,若有“还比如”,怎么着也得是咱周久耕局长的。他老人家以“托市”、“喜名烟戴名表”、“长期奋战在‘潜水’一线”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表演,为08年“官场现形纪”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与一举成名“算个屁”的林嘉祥大官人堪称“官场双雄”。林大官人出身海事局,“潜水”能力自是格外地高超,但令人相当忧心的是,老是“憋”着会否“憋”坏咱周大人呢?
事到如今,我们得心悦诚服地承认,倘若“权力老爹”还一而再、再而三地玩“耍猴”游戏,那就一丁点意思都没有了。经年累月,各方公众可着劲儿地喊“问责当制度化”,官方不时也会“表态”一下。但务实地看,或将等到猴年马月。希望之如绝望,原本退一步想,能拾掇一个是一个、问责一个算一个,真是牵着不走那就抬着,也成。殊料想,一旦权力加身,官员们当真还学会“假摔”了?并且貌似成瘾、俨然成乎潮流了?壮哉壮哉。
对此,曾有人给出建议说,“舆论监督应该常回头看”,笔者起初也是这么想。然而,就时下“官员问责‘假摔化’”的逼人形势来看,无疑应验了罗素“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倾向”的论断——不以“清理权力”为前提,“权力自清”是大而空的一句神话,也是虚而假的一句鬼话。而于此意义上,由媒体曝光、公众评议搭建起的二维舆论监督模式(所谓“问责制”的不二动因),再怎么于外围拼命地堵截,充其量是个“牛栏关猫”的形式栅栏。“落马”官员只需一个漫不经心的“假摔”,便可轻而易举地“窜”出去,无妨屁颠颠地异地赴任。这一切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末了,你若问究竟有多少官员问责是“假摔”?天知道!(司振龙)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春运问题更需要精英与草根达成共识
下一篇: 三要素决定今年股市是牛是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