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决策都应“问计于民”

2009-02-09 09:3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个教育重大关键问题”清单,继续公开向社会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从最初由专家拟定的36个子课题中凝练出20个民众关注度高的重大关键问题,无疑可以引导大家目标更集中地为这项工作建言献策,从而为《纲要》文本初稿的顺利出台奠定基础。 

这个《纲要》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也将是指导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那么,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纲要》,必须尊重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民主决策。这里的“尊重”及“倾听”,通俗的说法就是“问计于民”。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教育如何改革,公众不仅有着热切的期望,而且也有发言权,发言中更有真知灼见。在“问”的过程中,把去粗取精、不断吸纳贯穿始终,势必能够使《纲要》不断得到完善。 

我们看到,教育部这一“问”,也确实激发了“民”对《纲要》制定所表现出的极大的参与热情。一个月之前,当《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启动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各界人士即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社会网站、高校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贡献自己的“计”。据悉,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份有价值的意见,数十位来自权威教育研究机构的学者作为骨干,24小时不间断地接收、阅读、整理、归类、统计、分析每一条意见和建议,提供给《纲要》调研、起草部门研究参考和吸收利用,并及时向意见建议提供者进行反馈。这种认真负责“听”的态度,有效地保护并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面对民间五花八门的“计”,“问”的一方还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因为公众的“计”,与设计者预期取向相一致固然最为理想,但也可能相反。新列出的这20个问题,主要涉及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保障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等4个方面。其中的第6个问题———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2月6日即意见征集首日,便在网民、教育界人士间引发热火朝天的争论。一家网站为此进行的调查显示,到2月7日已吸引了26万余名网民投票。结果表明,赞同取消文理分科的比例接近54%,认同分科的比例接近40%,“取消派”的意见目前占据上风。到“问计”的截止日期时,无论哪一种意见占上风,因为其各自对利弊权衡都有相应的分析阐述,也就都值得《纲要》制定者认真咀嚼,加以借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问计于民”并引起人们极大参与兴趣的做法提醒我们,不论是国家的还是某一地区的重大决策,但凡涉及民生问题就应“问计于民”。这一“问”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它首先体现了对“民”的固有权利的尊重,然后可以有效地防止某个长官或者某个执行部门单方面拍脑袋决策,更能够避免即将出台的政策被人为地抹上神秘色彩,以免使人们因为不甚了了而引发种种不必要的恐慌。我们相信,通过对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分析、吸收、反馈等各项工作,有关方面一定能够在千头万绪当中梳理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千差万别当中寻找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最终研究制定出高质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