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方案是粗线条,细线条的实施方案,恐怕还要对市场化竞争再下功夫,这实在是医改的重中之重。
比如,对民营医院、外资医院、个人诊所的开办门槛要规范,但不能过高,——有人不要政府一分钱投资办医院,政府应该支持和欢迎才对。
比如,政府财政用于医院的补贴,不应有“公私之分”,而应优胜劣汰,有公平,方便于竞争。反观之,一旦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专吃财政的“大锅饭”,服务质量免不了低下。
再比如,确保医务人员经济收入。医改的对象不是降低医生的收入。恰恰,医药分开之后,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向医务人员倾斜。因为再好的的医改方案,最终还得有好医生为病家看病才是。这其间,医务人员社会保险尤应尽可能“一碗水端平”,只有这样,才便于医务人员在公私医院之间“自由流动”。
市场经济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哪里有竞争,哪里才有活力,哪里才有优质服务,才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便宜”。(张传发)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证人保护制度还要期待多久?
下一篇: 温总理为何要给政府工作报告加六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