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为何要给政府工作报告加六个字?

2009-03-18 09:2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出炉过程披露一文,我们知道了一些细节,诸如总理建议少写政绩,总理建议要加上“有希望、有信心”。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总理强调“有希望、有信心”的良苦用心。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到3月13日上午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总理在开场白提到了信心,总理说: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记得在去年9月24日,我在纽约就讲过一句话,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从“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到“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总理对信心的坚守和笃信,一以贯之。总理不止对自己讲信心,也不止对国人讲信心,还对世界讲信心。总理为何如此强调信心?究其原因,当今之世,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侵袭,没有哪个国家独善其身,我们国家同样需要走出危机泥淖。要共克时艰,拨云见日,就需要和衷共济,首先是需要葆有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由此可见,总理之所以强调政府工作报告还要加上“有希望、有信心”六个字,正是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以携起手来,共抗危机。

“有希望、有信心”不是虚妄的,它来自多方面。来自对时局的理性认识,来自对现存问题的正视,来自深刻的忧患认识。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自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中央已经制定和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自改革开放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同时还来自我们这个民族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此外,我国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和众多的人才优势。还值得一提的是,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央做了长期的困难准备,并预留了许多政策空间。因此,虽然挑战确实严峻,但机遇依然存在。

来自继续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危机当前,改革不仅不会迟滞,反而以更加稳健的速度加快进行。因为只有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正如总理所说,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以为在当前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并置于监督之下。

来自行动,而不是观望;来自脚踏实地,而不是盲目自信。“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的这一诗句,出自《淮南子》,意指求取火种不如自己去使用上古取火的器具,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天下不会掉馅饼,成功不会坐等来。抗击金融危机,需要的是行动。这一点,我们并没有坐而论道,而是满怀坚定之心走在路上,用总理的话说就是“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我们能够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加上“有希望、有信心”这六个字的深意,有了正视困难的勇气,有了对形势的科学把握,有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有了脚踏实地的行动,谁能说“明年春色倍还人”只是遥远的传说?诚然,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坠青云之心,真正革除各种积弊,加大改革力度,以凝聚更大层面的共识,我们就能早日拨云见日,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王石川)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魏中夏】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