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义诊”捞财活动向农村蔓延

2009-04-25 09:5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这些人的促销术大多采用三部曲:其一是“借名”。即把自己说成是某某大医院或某某科学院的专家。利用人们的信任,通过看病向患者兜售自己的产品,其实看病是假,卖药是真。其二是“借旗”。这些人打着义诊的旗号,对前来看病者不收诊费。借“义诊”之机促销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无国家药品部门正式批号的、知名度不高的、疗效不明显的或是过期的甚至是假冒的伪劣产 品。其三是“借威”。只要是前来看病的人,经过“专家”耐心细致的检查之后,往往都会查出这样或那样的病,而他们手上则都有对症治疗的药品,且都是价格不菲。对那些知识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有专家级的大夫给他们看病,很容易在诚惶诚恐之中不知不觉地去掏钱买药。虽然“义诊”时产品价格比零售价低,但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省去了铺底金和回笼款的麻烦,既少了广告费用投入,还逃避了办理有关审批登记手续,同时偷漏大量税费。
建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尽快出台相关的地方法规或政府禁令,规范越来越多的义诊活动。对那些下乡促销药品的“专家”,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同时,要对查实的行医卖药骗子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防止这些所谓的“专家”蒙骗农民群众,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外,各地媒体要及时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识别鉴别能力,切莫上当受骗,也使“义诊骗子无机可乘,无市可售”。

作者:郑蒲生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