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君子的一大乐趣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么,这些全然不顾形象影响,为争夺优质生源纷纷出手的教师们,真的是出于非凡的职业自觉,要践行先哲的教导吗?事实并非如此。
一名曾参与斗殴的合江中学教师向媒体诉说,当天出动的基本都是下学期将接收新生的教师,如果优质生源被其他学校抢走,3年后的高考排名将直接影响到任课教师的奖金收入、职称评定等多项具体利益。正因为优质生源成了维系“名师”“名校”的根本,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也就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不止泸县合江为然。争夺的过程,简直挖空心思,花巧百出。对待成绩优秀的学生,有“卧底”学校,软磨硬泡,进行“策反”的;有出数万元高价“购买”的;有为学生家长提供学校最好的宿舍,以方便他们陪读的……这种唯考试成绩论甚嚣尘上的氛围,不仅可能教出趾高气扬、唯我独尊的“优等生”,培养了唯利是图的教书匠,也败坏了以真善美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教育风气。
在“生源大战”中传来的打斗声,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学校片面的市场意识,更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由此引发的恶性竞争,不仅使得“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形象荡然无存,使教育的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最终还将以牺牲学生的公平教育权利为代价,扰乱招生秩序,损害教育公平。
对于愈演愈烈的“生源大战”歪风,必须予以有效遏制。但是,仅仅依靠学校自律或者一纸禁令并不现实。关键还在于改革教育评价的手段,创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教师的具体利益与高考排名相对剥离,营造公平教育氛围,净化招生环境,并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只有这样,“生源大战”现象存在的根源才会逐渐消除。(人民日报 魏 贺)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幸好不是复印世界地图
下一篇: 机关作风评比要让群众参与当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