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困扰大众已久,新医改的出台让人充满期待,可收费“小板凳”把人们的思绪拉回了现实。虽然武汉市儿童医院声称此举违规并且已经取消,但是在全国各地,没有曝光的“小板凳”谁知道还有多少呢?只要医院想多赚钱,总会找到收费的理由,这回是板凳,下回可能就是坐垫。
小板凳收费本不是什么大事,比较于上百元治个感冒,几万元开一次刀,已经是“相当便宜”了。但医患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敏感和脆弱,一个小板凳足以引起公众的口诛笔伐。今年4月,酝酿三年之久的全国新医改方案公布,公立医院改革成为近三年工作重点之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凸显,让人们都希望到公立医院看病能舒适一点,花钱少一点。如今收费“小板凳”的横空出世,公众不禁要问,医改方案刚刚公布,就有“小板凳”顶风收费,医改会不会在公立医院手里打折扣呢?一些医院会不会一边享受着财政补贴,一边想方设法多赚患者的钱呢?
医院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收益,始终是医改无法绕过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偏低,“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一度成为笑谈,导致不少医生把手伸向药品,有的则索取患者红包。这就导致了患者越来越坚信医院和医生牟利成性,而大部分医务人员即使工资待遇低,想提高待遇也得不到支持和认可。医生收受病人红包广受诟病,乱开药开贵药也不得人心,这些灰色收入虽然鼓起了一些医生的腰包,但名不正言不顺,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其实,医生并非天生的恶人,也不是活雷锋,他们回到家一样有柴米油盐,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如果得不到等价的体现,医院原始的牟利冲动就不可能消除。单纯地靠道德来约束医院的牟利行为,禁止“一切向钱看”,无异于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医改是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均衡,新医改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国家十多个部门参与,正是基于对各方利益的慎重权衡和考量。新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实惠,但实际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不能对医务人员的利益视而不见,也不能把医疗机构牟利的冲动视作洪水猛兽。过去医生有了利益但是损害了患者的利益,现在也不能因为患者的利益损了医生的利益。
医疗机构有其公益性,也有其市场性。医院的牟利冲动不能一板子拍死,而应该界定它的合理范围,用完备的制度加以规范。否则,医院总是想着“开小差”,就可能阻碍医改的整体推进;不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也可能治标难治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阻止人们去谋求利益是不现实的,只要是合法的就应该鼓励,而对于违法违规的,就应该予以处罚打击。拉磨的毛驴都需要胡萝卜,更何况掌握着患者健康生死的医生呢?医务人员的绩效得到合理的回报,对于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好处。只有把医改建立在医院合理牟利的基础之上,同时加强行业的纪律和自律,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医改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有人想“开小差”,也得有人管纪律。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又能让医务人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这才是医改最需要直面的问题。(周继坚)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盲目攀比下的“中国式浪费”
下一篇: 8天长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