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全民健身变扰民

2009-09-08 08:52:00 来源:新华网



因此,解决社区健身扰民,首先我们要呼唤一种责任,期待一种尊重。 

那些反对健身的社区居民,大多为一些年轻人和需要静养的体弱多病者,尽管你们会对一些健身方式(如歌舞鼓乐)存在着不理解或抵触态度,但是,如果这些健身活动没有超越界限(如在早中晚休息时间进行),没有逾越分寸(如太过喧闹嘈杂),那么你们不妨对社区建设多些容忍与宽待。 

那些热爱健身的大多为老年朋友,期望你们也多些自制,须知,也许你们认为是美妙的音乐,但在别人耳中却可能是不堪忍受的噪音。谁都知道,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年轻人的休息需要得到充分保障,而对那些病弱者而言,噪音更是一种慢性杀手。谁没有工作的孩子,谁没有生病体弱的时候,热爱健身的朋友应当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的健身活动尽量不影响他人,不在居民区进行鼓乐歌舞等大音量的活动,特别是像锣鼓乐,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它实在是与“文明”格格不入,如果一些大音量活动必须得进行,那应选择远离居民区的城市广场或公园为宜。 

我们也呼唤建立一种沟通对话机制。社区健身在一些社区造成严重的矛盾,很大程度在于双方之间的隔阂,从而导致了冷战甚至是过激行为。为此,小区物业公司、业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应充当起双方沟通对话的中间人,让双方各抒己见,协商制定本区域社区健身的规则,约束社区健身活动。同时,居委会不妨帮助热爱健身的居民建立类似于社区健身协会的组织,形成集体自律,让社区健身有序、健康的进行。 

我们更呼唤一种政府的责任。社区健身为什么会扰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区健身场地的不足。居民住宅区最高的品质应当是“安静”,因此住宅区内即使允许健身活动,那也只应限于健身器械等对他人影响极小的活动,歌舞等大音量的健身活动理应在住宅区之外进行。 

但是在许多城市小区,周围根本没有公园或城市广场,即使有也距离较远,这就成为歌舞健身活动“走出”居民住宅区的一大障碍。因此,避免社区健身扰民,政府应当规划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园和中小广场,不妨建立一个目标———任何小区居民只要十分钟内就可步行到达附近的公园或广场,如果这一目标能达成,相信社区健身扰民问题会大为改观。 

全民健身,强壮国民体质,当然是于国于民都有利,但是,如果缺乏规划、引导,缺少资源支持,那么各种矛盾的滋生也就成了必然。解决北京的社区健身扰民问题,从居民到社区组织到政府,需要有责任的担当,各方共同努力下,安静的社区氛围与活力多姿的社区生活才能成为并不矛盾的存在。(新京报 社论  原题:通过沟通对话解决社区健身扰民)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