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官员要干事不出事

2009-09-23 08:17:00 来源:新华网



我们无法求证“个性官员”这一语词从何时起被使用,但近些年,确有越来越多极富个性色彩的政坛官员进入人们的视线。李金华、李毅中、潘岳、张保庆、仇和、吕日周、李仲彬,不论他们身在何位,做出怎样的举止,尽管也曾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议,但他们大多受到赞赏和好评,鲜明的施政风格,雷厉风行的作为,标示不一样的政治风气。

官员有个性让人欣赏,但什么是个性,怎么样看待官员个性,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声张这样一个常识,对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来说,个性应在底线之上,以不突破底线为前提。在出事官员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官员都有个性,起沉疴、下猛药、使铁腕,作风强烈,特点鲜明,但前后一对照,不是那么回事。这样的个性官员所赢得的美誉在人们心里的保质期很短,甚至还有很大反作用,不信任的社会心理因此不断累积。

恪守权力边界,依权力授受范围规范行事,这是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官员在现代政治中的底线。这一点也决定了哪怕没有太多个性,只要不去突破它,这样的官员也并不为现代政治所排斥。个性官员可以带来一些佳话,可以让人看到治理的闪光,但一个官员不苟言笑,老成持重,循规蹈矩,在不需要披荆斩棘之处能够平静地推动工作开展,这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所谓社会多元化,可以催生很多有个性的官员,但个性不明显,言行举止不强烈的官员,也为其所包容,这立基于他们的基本品质是真实,而非虚假。

专家称,在话语权较宽松的环境下,再加上媒体的渲染,现在的官员比过去有了更多露脸和表达的机会。从敢说话到敢说狠话、敢说真话,让一批官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其实,讲狠话与真话是不一样的,狠话是个性,而真话是底线。狠话可以表现为立场鲜明,仗义执言,敢做敢当,或者显得敢于触犯部门和局部既得利益,关注民生,为人民利益振臂高呼,更有甚者是显示出敢于揭露敏感问题,把官位和乌纱置之度外,但这些是否是真实,人们无从判断,临时的欢呼雀跃可以得到,但能否被置于历史的长河,为人民检视,这需要更加开阔的场景。

从心态上讲,我们希望官员并不都被装在一个模具之内,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不是现代政治应有的风气,我们也希望,察言观色、回避是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成为政治风气流行的主色调,官员身上有更多作为“人”的情感、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展现。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比个性官员越多越好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个性官员不时出现,证明了日常称之为工作作风中呈现的的各种弊病,并非只是作风问题。现行权力运行模式所形成的结果,寄望于个性官员增多无助于此种局面的彻底改变。守住底线,再来谈官员的个性,让“超常规治吏”成为制度变革起作用下的个性释放,更显重要。(长江日报 肖擎  原题:官员行为底线比个性更重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