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远(左)在施工现场忙碌
临汾新闻网讯 4月的农村,春意盎然,春潮涌动。田野里,在家中封闭了多日的村民开始忙碌起来。
4月3日,汾西县僧念镇涧子里村,市第三人民医院后勤科的郭之远忙完医院的事,马不停蹄地赶回来带领村民搞生产。他说:“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紧抓农时,今年,我们要更加努力,把疫情带来的损失夺回来……”
汾西县曾是国定贫困县,涧子里村位于汾西县僧念镇西南部,辖4个自然村,全村现有327户955人,主导产业以玉米、小杂粮等大秋作物和养殖业为主。
2019年7月,郭之远成为涧子里村扶贫攻坚工作队队员。刚来到村里时,一切都是陌生的,由于村民方言重,郭之远有些听不懂,许多村民对他很生疏。为了打开工作局面,郭之远走村入户,摸排情况。由于各自然村离得比较远,村民也住得分散。他就开着车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跑,倾听村民呼声和诉求,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路线,帮助村里的老人填报低保申请、拟写子女赡养证明、给患病需要手术的村民积极联系医院,用真情、用行动做好每一项工作。渐渐地,郭之远从一个“外来人”变成了“自家人”。
该村贫困户郭文生,家里四口人,由于人多地少,本人又患慢性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一家人全靠地里微薄的收成维持生计,年年入不抵支。扶贫工作队了解了他家情况后,根据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帮他落实了基本医疗保险国家代缴、耕地补助、务工补助、养老保险等。在各帮扶力量的支持下,郭文生养起了猪,再加上他勤劳肯干,家庭收入略有好转。但好景不长,郭文生家的猪快要出栏时,却赶上了非洲猪瘟,让他的辛苦付之东流,郭文生一下就病倒了。
“你要赶快好起来,这次失利,没有什么,党和政府以及咱们扶贫工作队都是你坚强的后盾……”为了鼓励他重新振作,郭之远多次上门劝导,并积极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还给他买了关于养猪的相关资料等。在扶贫工作队和郭之远的帮助下,郭文生重新振作起来,并扩大了养殖规模,从原来养5头到年出栏30头。2019年后半年,猪肉行情逐步好转,到了年底,郭文生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000元左右。今年,郭文生更是信心满满,再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年出栏100头。
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僧念镇扩大了猪、牛、羊的养殖和各种土特产的生产规模。可是去年刚进入腊月,几场大雪,使得村里本来就不便利的交通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待售的年货都开始滞销。于是,郭之远发动身边同事、亲朋好友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网上销售的方式,大力宣传推销村里的羊肉、牛肉、猪肉以及苹果、蜂蜜等特产。功夫不负有心人,春节前,郭之远和工作队为村民赵成喜卖掉蜂蜜80瓶,帮村里屠宰场卖掉各种肉类1000余公斤,价值6万余元……带动了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或增加收入。经过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努力,2019年12月,僧念镇涧子里村终于实现了脱贫摘帽,进入了脱贫巩固阶段。
腊月三十,郭之远刚回到家准备过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2月4日,郭之远在医院领导的安排下,又投身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病区的建设中。
时间短,任务重。郭之远和医院后勤科的同事们24小时坚守在工地,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渴了就开一瓶矿泉水,累了就席地而卧打个盹……从工程布局设置到管线走向,从施工场地的安全到工作人员的饮食等都要照顾到。由于正值疫情期间,每日进入施工场地的施工人员和项目指挥部人员多达600人次,做好施工场地的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郭之远严格按照要求,每日对施工场地进行两次消杀,对所有务工人员逐一进行体温登记,并发放口罩;还要做好疑似人员的排查和施工场地的防控措施;每天晚上向院领导汇报并探讨施工中的每个细节,确保工程的进展和疫情防控都万无一失,每晚都要到凌晨以后才能结束……
从2月5日该应急工程全面开工,到23日验收交付。18天的全力以赴,18天的汗水凝结,18天的务实担当……郭之远和应急工程的600余名建设者们用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汗水,在与疫情的比赛中跑出了“临汾速度”。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郭之远和他的同事们,始终冲锋在疫情第一线,哪里有任务就去哪里,哪里有情况就去哪里,得到了工程指挥部和医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涧子里村,春风徐来,桃花、杏花争相吐艳,一幅春耕画卷正在展开……
记者 郝海军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