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开学复课后,老师、家长和学生如何调整状态让孩子们尽快步入学习正轨呢?市计生协会青春健康项目负责人、省青春健康教育培训师吴军为家长支招。
吴军说,从封闭的居家环境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很多学生很激动,会不断寻找各种机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时的课堂纪律需要老师有更大的耐心与技巧去引导,而不只是死板地呵斥批评;在课余活动中,孩子们辨不清手脚轻重、嬉笑打闹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些小小的不愉快,老师、家长要理性对待,不可强硬干涉孩子们的交往;在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适应过程,有快有慢,都是正常的,大约需要一周左右,大部分学生就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社会交往方面,学生应主动接触老师、同学,礼貌称呼对方的名字,积极帮助同学,建立好关系,融入同伴交往群体;在学习方面,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专注力的提升,巩固学习效果。此外,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喜欢一个老师可能就会提高本科的成绩。
吴军建议,如果一些学生确实感到自己在适应过程中有困难,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经过长期的居家生活,他们的活动强度减少、体能下降,有些学生连背书包都快成负担了。进入校园,体育锻炼要适当,从散步、慢跑、跳绳、拉伸运动、轻松舞蹈等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的体育运动训练,通过强健身体,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也能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老师要把网课期间当“视频达人”的经验拿出来,让课堂成为展示自己精彩学识的舞台,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心灵减压疏导室,配备心理老师,来引导学生在课间、午休时,通过听轻松的音乐、冥想催眠、做减压小游戏缓解焦虑情绪。还可以通过一对一提供心理咨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释放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孩子们回家后,家长要多听少说,尽量不要用过来人的思想、命令的语气、霸道的风格干涉孩子的事情。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可以先耐心倾听孩子的陈述,边听边思考,再询问他对这件事有哪些评价,最后再慎重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如与孩子见解不同,可以和孩子充分讨论,没有达成共识时,也不能靠发脾气强迫孩子认同。
吴军表示,青少年们在经历这次疫情后,亲身体验并学习了应对困难的办法,面对未来,他们已经树立了直面困难的勇气,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之心、胸怀天下的感恩之心、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今后,广大青少年还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用扎实的科学知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