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何谓医者?是急救中每一个匆匆的脚步,是无影灯下每一个坚毅的身影,是病房中每一个温暖笑容、每一声亲切问候……更是不忘初心,不惧危难,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幸福执着一生的坚守!
在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在抗击肝脏病魔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三十七载,以精湛的医术为无数肝病患者解除了病痛。在1988年甲型肝炎、2003年“非典”、2009年“甲型流感”、2020年“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救治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就是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桂枝。
2020年7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0个世界肝炎日,记者走近肝病专家张桂枝,探寻她的医路旅程,感受她的医者仁心。
胆大心细 敢为人先
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是张桂枝给人的第一印象。谈起肝病,她侃侃而谈,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癌……不幸罹患哪一种疾病,都会令患者异常痛苦。
1983年,张桂枝毕业后进入临汾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病科(现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当时,该科室只有肝病和结核病两个病区,她负责肝病病区。第一次接诊,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她就下定决心,尽己所能为患者减轻痛苦。自此后,她虚心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把领导的信任和患者的认可作为前进的动力,对每一位病患,她都认真对待,热情服务,对每个治疗方案,她反复推敲,钻研思索,她抓住一切机会去外地进修学习,几十年来把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科室发展成全市知名科室。
工作中,张桂枝不但谦虚好学,而且胆大心细、敢为人先。 20多年前,一位怀双胞胎的孕妇由于患有传染性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其他医院不能接收。无奈之下,患者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求助。张桂枝了解情况后,立刻收治了这位患者,并克服困难,顺利地帮其产下了双胞胎,且母子平安。“在当时医疗防护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婴儿以及医护人员的感染……”张桂枝说,当时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但她骨子里天生就有不怕难、不服输的劲儿,越是难啃的“骨头”,她越是要“啃”。
医术精湛 视患如亲
张桂枝视患者如亲人,真心付出,不仅赢得了许多患者的信任,甚至还和一些患者处成了“亲戚”。十几年前,家住襄汾县的信某,自从在张桂枝这里看好了病后,不管大病小病都找她,还介绍许多亲朋好友来看病。“这个病人,是由于慢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最后做了肝移植,如今他已经定居珠海,但是每年都定期回来在我们医院复查,我们都处成了‘亲戚’……”张桂枝笑着说。
因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她使许多患者摆脱肝病困扰。“重型肝炎及肝衰竭,是肝脏疾病中最凶险的病症,既往病死率高达60%-80%。人工肝技术是重型肝病和肝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我们在人工肝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特色疗法,把许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张桂枝说。
今年前半年,50岁的隰县肝癌患者张某,先前做过两次微创射频消融介入手术,后来又到北京、太原等地四处求医,均得到回家保守治疗的答复。“像张某这种情况,只有进行肝移植,可是他又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回家保守治疗无疑是给患者判了‘死刑’。”张桂枝说,经过多方打听,患者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桂枝和她的团队采取了人工肝+中医特色疗法,患者逐渐好转,出院后他还在自家的梨园里干起了农活。
言传身教 润物无声
为医,救死扶伤真心付出;为师,以身作则传承医德。“张主任是我的老师,我们一直都很尊重她……她敬业、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她就是我们医院一张靓丽的名片。”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一科主任杜秀芳说,有一次,张主任意外骨折,可是她在家没休息几天就回到了岗位上,因为是尾骨骨折,不能坐,她就站着给患者看病,实在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她的敬业和对患者的真心付出,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德不近佛、术不近仙者不可行医。”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崇高的医德。所以,张桂枝在传帮带的过程中,要求一切为患者着想,有了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在治病救人中实现人生价值。从医30多年来,张桂枝带出来的人,都成了各科室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成了学科带头人。不仅如此,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儿媳、侄女、侄子、外甥等7人都在医疗行业工作。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张桂枝,依然孜孜不倦地坚持在杏林耕耘,为患者解除痛苦。她说,医者之行,路且遥,山亦远,一直在路上。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