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提升健康素养 乐享银龄生活

2020-09-02 10:02: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编者按

  最美不过夕阳红。人生最曼妙的旅程,或许是在慢慢变老的路上。

  年过花甲,如何安享健康生活?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故事里,他们老有所梦,畅游祖国大好河山;他们老而有趣,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他们老而弥坚,奉献爱心,余热生辉……捻梦为花,掬月在心,携一怀闲情,时光里安然前行,希望这三个故事能对大家有所裨益,让晚年生活具有别样风景。

有梦 乐游中国

  “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要是把全中国的名山大川都看上一遍,真的能感受到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家住尧都区铁路大宿舍小区,今年75岁的刘绍图感叹道。从黑龙江五大连池到海南的东山岭;从山东的泰山到青海的日月山;从吉林长白山到云南腾冲火山;从新疆天山到福建福州鼓山,从乌鲁木齐的天池到厦门的鼓浪屿,从丹东的鸭绿江到瑞丽的傣族村寨……祖国的数百座名山大川和古城名寨都留下了刘绍图夫妻的足迹。

  1993年,刘绍图和老伴儿杨灵芳趁着节假日和平时的轮休时间出去旅游,后来老两口退休后,就开始正式实施“游遍神州”计划。20多年下来,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三千多个景点,甚至还跑了国外十几个知名景点。

  走进刘绍图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壁上的一副中国地图,细看这副中国地图,上面既没有行政划分,也没有河流山脉,分布的只是各地的景点名胜,而相应位置贴的是刘绍图与妻子的合影。面对眼前这幅特殊的中国地图,杨灵芳说:“这都是我们游览全国各省主要景点的照片,我把它们合在一起,构成了这副特殊的中国地图。以前坐火车倒汽车自己去旅游,现在上年纪了,就跟着旅游团集体出发,好多地方都是故地重游。”

  “游了这么多地方,再加上自己‘网淘’,各景区的门票总共收集了3万多张,后来眼睛花了看不清了,大多都送人了。只留下几套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刘绍图说,“就故宫来说,我收集了新中国成立后一毛钱时的门票到现在几十元的门票,而在此之间票额的变化,那就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

  杨灵芳说,她和老伴儿还有个梦想就是去看看埃及的金字塔,可是现在她70岁了,老伴也75岁了,要是跟团出去,需要有子女陪同,儿子在上海工作特别忙,没时间陪他们去,所以这个梦想就先搁置了下来。

  记者 郝海军

有爱 乐在奉献

  “妈,您今年看着不那么黑了。”

  “那是因为今年还没捡玉米皮呢。”

  一段平常的对话,诉说的却是三年的爱心助跑。

  全国首届“最美志愿者”、全国敬老爱老模范人物、尧都区老体协主席郭艳香的脸,一到秋天,就会被晒得发黑。整整三年,郭艳香带领老年志愿者为临汾市老干部局精准扶贫项目“玉米皮草编”拣玉米皮一千余公斤。

  薄薄一片玉米皮,从收集到挑拣再到晾晒,最后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都倾注了郭艳香和队员们的滴滴心血。

  炎炎夏日,郭艳香带着队友穿梭于尧都区各个菜市场拣玉米皮,他们经常热得汗流浃背。“每天回家都很累,但是一想到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退休不褪色,卖过西红柿,卖过小米,卖过土豆,哪里有滞销的农产品,哪里就有郭艳香为义卖四处奔波的身影。自退休以来,郭艳香为城乡贫困地区义诊86次,慰问救助特困老人1860人次,给红丝带学校和新疆对口地区的儿童编织毛衣1500件,照料服务敬老院的老人1200人次,在尧都区372个行政村、48个社区建立健身站点486个,发展现代体育项目20余项,注册队员达到42860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郭艳香更是发挥老年人优势,协助政府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近千名队员先后为坚守在防控一线的人员送去了方便面、牛奶、饮料、矿泉水、麻花、元宵、现金等物资;在爱国卫生月,带领志愿者们,每天坚持在各村镇、社区、小区开展打扫卫生、清除垃圾、捡拾废弃口罩、废弃塑料袋的“垃圾清零”行动,为战胜疫情、营造清洁美丽的小区环境贡献老年力量。

  “如今,我有这么好的条件和生活,都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我们应该感恩国家,回报社会。”郭艳香说,家庭是社会的根基,而老人是家庭的根基,尧都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她就是想让全市老年人在新时代过上充实、幸福的日子。

  记者 闫晏宏

有趣 乐享健康

  统一的队服,整齐的动作,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大家手中的带球不断在身旁画出优美的弧线……每天6点多,尧都区老年大学带球班班长张传荣和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市区生龙国际商场楼下的宽阔场地开始健身。他们每天在这里都是街头一道靓丽风景线。

  “我们这个团队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1岁。大家一起锻炼,不仅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晚年生活也更丰富了……”张传荣笑着说,今年69岁的她,退休前是一名教师,现在儿孙们都自立了,也不用老两口操心,所以,闲下来的时间全部属于自己。

  张传荣的老伴儿每天除跑步晨练外,在家写写画画。张传荣不仅在老年大学报了电脑班、摄影班、带球班,还报了太极、气功、声乐等兴趣班。“尤其是电脑,必须要学好,要不都成新时代文盲了。”张传荣说,有人劝她都快七十了还学什么电脑,她却不服气,只要肯用功,有啥学不会的,再说自己是老师出身,学啥都能很快掌握技巧,比别人快得多。

  “张传荣性格开朗,不仅好学,爱好广泛,还很有责任心。她带领带球班多次代表全省和临汾市去各地比赛,还去韩国进行表演,为咱中国争了光。”尧都区老年大学带球班队员张菊萍说,现在他们正在加紧训练,准备10月份去陕西渭南参加三省四市的老年人健身项目交流活动。

  “带球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表演性、娱乐性,其动作优美,大家越跳越年轻了……”张传荣说,他们的队员有的腿疼,爬楼梯都难,自从开始带球,腿好了,关节灵活了,心情也好了,整个人都精神了。有的队员甚至每天从襄汾坐公交来锻炼,大家在一起每天都乐呵呵的。

  “有钱难买老来健。年轻时候,都是为父母为孩子,现在儿孙们都自立了,我们也要为自己活一把……”张传荣笑着说,只要心情好了,身体就好,加强锻炼,百病不侵,大家都越活越年轻了。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