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2020年,临汾市医疗保障系统聚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勇于担当,精准施策,推出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实施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今天推出的2020年临汾市医疗保障工作十大民生实事,总结成绩,回顾亮点,坚定信心,再接再厉,促进我市医疗保障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1.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出台实施“十项措施”
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定实施了预付救助资金、实施综合保障等“十项措施”,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在医保按规定支付后,个人剩余自付由财政给予补助,做到患者个人“零自付”。
2.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性减征医保缴费
为全力支持我市企业复工复产,对企业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为3个月,共减征约1.2亿元,对推动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全面落实帮扶政策,精准实施医保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综合保障率93.71%,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部达到省定目标。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医保帮扶政策,制定实施了2020年医疗保障扶贫行动计划,精准实施医保扶贫,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4.通过国家技术指导组评估,DRG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不仅利于医保控费,也利于医疗机构管理水平提升。我市作为DRG付费山西省唯一国家试点,通过国家试点技术指导组评估,成为首批具备模拟运行条件的试点城市,已启动实际结算。12月下旬,全省DRG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
5.持续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老人轻松安享晚年
作为山西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是全省范围内目前唯一启动实施的城市。截至2020年底,全市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共2661人,其中2608人居家护理,53人入住护理机构,共计支出1031.97万元,切实为我市部分失能人员提升了生活质量,解决了实际困难。
6.精心守护百姓“救命钱”,重拳打击欺诈骗保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活动,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全年共检查两定机构1545家,检查覆盖率100%,违规违约处理力度空前,保持了高压态势,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7.降低群众医疗费用支出,持续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
积极落实国家及省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尤其是冠脉支架均价由1.3万元降到700元左右已落地实施。2020年我市还自行组织了对一次性留置针、血液透析器、精密输液器等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耗材最高降幅达72.38%,全年医保减少支出1560万元,患者减少支出约660万元。牵头与运城市、长治市和晋城市组成“四市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联盟”。2020年我市共开展4轮集中带量采购,集采数量和次数均居全省前列。
8.保障广大妇女权益,进一步提高生育保险待遇
调整和完善我市生育保险相关标准,提高了生育保险待遇水平,自然分娩在一、二、三类医院支付标准分别提高了1000元、800元、700元,提升幅度分别达到46%、40%、39%;剖宫产按医院的级别也分别提高了1000元、700元、400元不等,提升幅度达到22%、16%、10%,有效维护了生育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9.不断改进便民惠民措施,完善门诊用药保障
取消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定额管理,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方便群众就近取药。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居民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费用实行累计计算,年度最高支付限额200元,每日每次最高支付限额50元。同时确保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基金支出,提供门诊用药保障。
10.推进“互联网+服务”,方便群众就医问诊
在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支付宝、签约手机银行等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实现互联网医保服务无卡办理,群众买药就医更加方便快捷。2020年底,全市已激活人数为136万人,激活率达35.11%,在全省排名前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