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间传递真情的红色纽带。无偿献血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6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本报今天刊发我市无偿献血者的感人故事,旨在感谢那些为拯救生命勇敢付出的无偿献血者,颂扬他们的博爱情怀和大爱善举,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熊猫侠”景静——
生命可贵 真情无价
“您好!临床急需用血,您愿意献出一份爱心吗?”近日,市民景静突然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放在过去,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马上去”。但是现在,她是一名孕妇,不得不暂停这项爱心事业。
无法前去“支援”,景静不由焦急万分。就在这时,一个微信群被同一条内容“刷屏”了。看着大家争先恐后地回复“我可以去”,她的眼睛湿润了,为这个有爱的“大家庭”感到骄傲。
这个微信群可不简单,所有成员都是O型RH阴性血型,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熊猫血”。4年前,景静得知自己是“熊猫人”时,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
“2017年,我进入市中心血站工作,‘近水楼台’圆了献血梦,没想到竟发现自己是O型RH阴性血型。要知道,在汉族人群中,拥有RH阴性血型的人仅为千分之三,如果再按照A、B、O、AB单型来划分,概率则为万分之几。”景静笑着说,“我起初有些懵,继而想到我是稀有血型,更应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稀有血型患者带去希望。”
自此,“熊猫人”变身“熊猫侠”,景静随时做好了“挽袖”的准备,只要临床有用血需求就随叫随到,每年至少参与一次无偿献血。有一天正好是周六,她放假在家接到一个紧急来电。原来,有名患者急需手术,需要备血。她放下电话就飞奔而去,因为那是救命的事儿,一刻也不能耽误。
“相比其他血型,RH阴性血型极为稀缺。稀有血型患者一旦需要输血,很可能面临找血难、找血慢,甚至导致治疗延误、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为此,血站专门为我们成立了一个微信群,群友们既可以奉献爱心,也可以互帮互助。”走上无偿献血之路,景静深刻体会到团结的力量,这份强大的正能量也在激励着她和更多爱心人士勇敢前行。
血液是生命之源,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景静在市中心血站质管科工作,对此更是深有体会:“血站是一座城市血液采集的中转站,如何保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为临床用血提供安全保障,成为献血事业发展的重点。我自豪,我不仅是无偿献血者,也是血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协调各业务科室把好质量关,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和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血液。”
景静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血液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一如既往坚持无偿献血,为“熊猫血家人”送上爱和温暖。也希望更多人加入爱心队伍,让热血在生命的接力中流淌,为这座城市注入更多美好。
“献血达人”郭毅——
爱在路上 永不止步
5小时、150公里、16年、90次……这看似毫不相干的数字,在同一个人身上有了完美交集。自2005年起,郭毅经常往返于蒲县与临汾之间,只为挽起袖子把血献,目前累计献出了7200毫升全血、14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用1.3多万公里的行程轨迹绘出了一幅专属于他的“爱心地图”。
6月14日,又到了郭毅的“献血日”。如往常一样,他早上6时准时从蒲县县城出发,驱车赶往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大厅。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同事在他的感召下,决心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从此,他的“爱心路”上多了一位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这一天也是世界无偿献血者日,无偿献血者蜂拥而至。在等待机采的间隙,郭毅“客串”起了工作人员,向首次献血者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瞬间勾起了他的回忆。
“父亲是医生,所以我深知血液对患者的重要,也知道临床用血需求在逐年上升。”2005年来临汾偶然路过平阳广场献血车,开始人生第一次献血后,每年参加两次无偿献血成了郭毅雷打不动的爱心坚守。2018年,他在献血时得知另一种奉献爱心的方式——机采成分血。尤其令他激动的是,捐赠血小板的时间间隔不像全血那么长,一个月可献两次,能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每月要去两趟临汾,每次往返150公里,从出发、献血到回家全程需要近6个小时,这无疑会占用郭毅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他看来,多远都不是距离,爱足以克服一切。经常是,天才蒙蒙亮,他就已行驶在奉献爱心的路上,风雨无阻。
有人说郭毅“傻”,贴钱贴时间跑那么远,白白给别人送血;有人说他“走火入魔”,献那么多血,万一伤害自身健康可怎么办?对此,郭毅总会认真解释道:“献血不会上瘾,但献爱心、做好事会让人上瘾。献血不仅有益健康,还能救助他人。献得越多,帮得人越多,我心里越高兴。”
一次容易,十次不难,可贵的是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一本本无偿献血证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正是他善举的见证。一直以来,他都有一个梦想——带动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大家庭。为此,他走到哪,就把无偿献血宣传到哪,一次次现身说法,激励亲朋好友一起投身“热血事业”,为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爱与希望。
“公益”两个字已经深深镌刻进郭毅的生命。这些年,除了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他还在下乡工作期间热心帮助留守儿童和困难老人,并于去年加入蒲县蓝天救援队,将爱心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郭毅的网名叫“热血沸腾”,他希望心怀热血,不忘初心,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就算到了无偿献血的“退役年龄”,他也会继续践行公益、守护生命。
“守护者”徐静——
全力以赴 保障用血
“我不要爸爸,我要妈妈送……”6月11日一大早,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体检医师徐静刚要出门,就被要去幼儿园的二宝“逮”了个正着。可是眼下有下乡采血任务,她只能又一次“狠心”拒绝,忍痛“抛下”二宝、快步离开。
徐静常年奋战在采血一线,经常缺席孩子的成长,却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外出任务。作为一支采血小分队的负责人,她一到流动献血车就马上调整好情绪,反复查看设备是否正常,物料是否充足,做好了充分的采血准备。
到达曲沃县中心广场后,徐静赶忙展开宣传招募活动,在当地志愿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前来参与无偿献血的群众络绎不绝。讲解知识、健康征询、体格体检……徐静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辗转腾挪,热情接待每一名献血者。当她留意到其中一名“新手”有些紧张时,马上用温暖的笑容、关切的话语打消了对方的顾虑,并再三叮嘱对方一些献血注意事项,让对方的心情得到放松。
“流动献血车是血站的一道窗口,一言一行代表着血站的形象。我们微笑服务、耐心讲解、悉心关怀,让献血者全程感受到温馨和美好,感受到奉献爱心的行为是无上光荣的。”徐静说。
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中午“饭点”也过去了,但徐静和同事依然忙碌在岗位上,抽空买回来的饭菜已是“透心凉”。像这样的“奋战”对她们而言,早已习以为常。徐静说:“每次遇上团体献血或是献血高峰期,为了让献血者缩短排队时间、尽快完成献血,我们尽量不喝水也不吃饭,直到采血结束。”
今年春节前夕,流动献血车开进翼城,当地献血者热情高涨,徐静和同事的工作时间为此一直在延长。当时,有名首次献血者留意到,她们整天都在车上度过,一直没有喝水、吃饭,在备受感动之余表态,要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她们的工作,把无偿献血坚持下去。
用“热血”为生命助力,让爱心源源不断地接续下去,正是徐静最希望看到的。在她心里,保障临床用血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去年疫情期间,人们宅家抗“疫”,临床用血告急。徐静义无反顾地为爱“逆行”,一次次伴随献血车来到乡镇村庄,采取上门采血服务方式,细心解答每一位献血者的疑惑,最大限度地消除献血者在疫情期间对无偿献血的顾虑,有效保障了疫情最紧情况下的血液供应。
这些年,徐静跟着流动献血车“走南闯北”,足迹遍布我市17个县(市、区)。近段时间,血站大力开展“无偿献血进校园”活动,压在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常常是前脚刚从县城回来,后脚就踏进市区各大院校。
“保障临床用血,是每位血站人的使命。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冲在采血第一线。”徐静坚定地说,“我是体检医师,同时也是一名坚持多年的无偿献血者。在我的带动下,我的家人、朋友也开始投身这项爱心事业。希望更多人一起为爱举手,做守护生命的‘热血英雄’。”
6月14日上午,市中心血站在平阳广场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记者 李静 文/图
热血,让城市更温暖
——市中心血站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小记
6月14日上午,市区平阳广场变成了“爱的海洋”。这一天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市中心血站在此开展“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主题宣传活动。
“在特殊的日子里奉献爱心,更有一番纪念意义。”“老献血员”郭林云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挽起袖子,献出热血。
今年是郭林云参与无偿献血的第四个年头,只要“日子”一到,他就会准时出现在献血点。在他看来:“临汾献血‘冠军’李天恩是我的同事,在他的影响下,我走上了这条爱心之路。我是共产党员,也是退伍军人,更有义务参与无偿献血。”
虽然雨越下越大,但无法阻挡市民们的献血热情。其中不乏郭林云这样的“老面孔”,同时也冒出了许多“新面孔”。一位爸爸特意带着10岁儿子来参与活动,他希望自己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激励孩子从小热心公益、学会奉献;一名男孩因未满18周岁,此次未能如愿,他说“成人礼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献血”;一位老人聆听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后,主动向血站工作人员索要了一些材料,他说“我超龄了,但我的孩子可以来献血”。
爱心在这里汇聚,希望在这里点燃。一袋又一袋热血,见证着一位又一位无偿献血者的付出,在风雨里温暖着这座城市。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景磊说:“无偿献血者和爱心团体的无私奉献,有力保障了全市临床用血的供应。他们的挺身而出,让急需用血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当中,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