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您从哪个地方返回临汾,在哪里居住和工作”“您今天上午和下午的体温分别是多少”“您不用担心,我来告诉您一些防疫知识”……
自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办主任兼医联体办公室主任祁亚静身兼数职,持续加大对境外和中高风险区返临人员、发热患者的排查管控力度,密切关注医院公众号的每一条留言,及时为市民解答与疫情有关的问题,在办公室里度过了许多个灯火通明的夜晚。
虽然加班、忙碌已是常态,但祁亚静毫无怨言、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入党10年来,党的精神激励着我,党的旗帜指引着我。作为一名党员,能为疫情防疫工作贡献力量、能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对每一位党员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永生难忘。而这一刻,祁亚静期盼了许久。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白衣战士不顾生死、奔赴前线的精神鼓舞她向党组织靠拢,身为医护人员的她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她对党员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2007年,祁亚静从北京进修归来,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为浮山县东张乡卫生院提供医疗帮扶,将她取回的“真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护理人员。乡亲们渴望的眼神,一次次触动了她柔软的内心。帮扶期满,她用一颗炽热的心,第三次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2011年7月1日,祁亚静成为一名党员。铮铮誓言,字字铿锵,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年,她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去哪里,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一名医护人员转变为党务工作者。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医院召开紧急大会。祁亚静意识到事态严重,当即对家人说:“若有需要,我定会主动请战,很可能这一去就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了。”当时,婆婆刚做了腰椎手术,需要在家卧床休养,她原想请了年假专心照顾婆婆。疫情突来,她只能舍弃“小家”、选择“大家”。
每每提及此事,都会令祁亚静愧疚不已。由于她和丈夫都在医院工作,公公婆婆成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主力。可是,当婆婆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却不能陪伴左右。她总说要好好陪陪孩子,却一直未能遵守诺言。当她奔赴防控一线时,11岁的孩子说:“妈妈,你放心去吧。我长大了,可以照顾好奶奶……”
祁亚静所在的三院是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她带领部门人员除了要做好党建工作,还肩负起境外和中高风险区返临人员、发热患者的回访工作。每天下午3时起,他们一一拨打每名重点人员的电话,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及两次体温结果,最多的一天打过100多个电话,常常一忙就到了凌晨。
在祁亚静回访的重点人员里,有一名曾和一例疑似病例乘坐过同一列高铁,但车厢相隔甚远。这名人员总是担心自己被病毒感染,每天要量许多次体温,时时刻刻处于恐慌之中,甚至在一个深夜里给祁亚静拨打了6次电话。祁亚静不嫌烦也不怕累,耐心细致地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千方百计帮助其调适心理。到了第五天,这名人员走出了心理阴霾,摆脱了疫情带来的焦虑,祁亚静也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祁亚静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方向,积极策划、扎实推进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医院公众号开辟“党史天天学”专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了一系列惠民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弘扬优良传统,牢记初心使命……
一心扑在工作岗位,祁亚静多次被市卫健委评为“优秀护理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她从不计个人得失,只知道“有需要,就要上”,她说:“前不久,我观看了电影《石兰峰》首映礼,石兰峰同志从一名文盲妇女,一步步成长为人民的好医生,25年如一日扎根于基层。她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打动着我、激励着我。我会以石兰峰同志为标杆,坚持以‘忠爱人民’为信仰,义无反顾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医院发展、人民健康贡献全部力量。”
记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