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坚守初心 追梦前行

2021-08-31 09:01: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这个科室一直致力于医疗质量管理发展,强化科室建设,提升医疗水平,填补我市肝病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让我市的肝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肝病专家的同质化诊疗;

  这个科室紧抓医德医风建设,整个团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长年工作在传染病临床一线,不怕脏、不怕累、不怕传染,以真诚、善良、博爱为患者送去健康,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这是一个为各类肝病患者提供从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服务的传染病专科科室——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从弱到强,凭借的是医之恒心

  1985年,临汾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分离出来,成为临汾地区传染病医院,当时肝病科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治疗手段单一,医护力量青黄不接。

  在肝病一科主任张桂枝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对肝病望而生畏的年代。让她记忆最深的是隰县一位慢性乙肝患者,没有特效药,让患者很绝望。

  “我打算放弃治疗,拿着5000块钱去外地玩一圈。”在那个时期得了肝硬化就等于判了死刑。同样,一位20多岁的襄汾小伙也因此想要放弃治疗。

  所幸,两人都在医生的劝解下坚持了下来,等到了特效药,也使病情有了“转机”。

  1992年,上海学习归来的张桂枝,引进了治疗肝病的关键性药物,医院开始严格按照指南规范治疗,很多肝病患者病情得以控制。

  1999年,新的传染病医院落成,肝病一科也焕然一新。随着来院患者增多,从2002年起医院陆续成立了肝病二科和三科,引进了人工肝治疗仪、腹水回输治疗仪、胃镜检查设备等先进诊断治疗手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刁士琦院长上任后,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一主线,全面补齐学科发展短板,成立了人工肝治疗组、射频消融治疗组、内镜下诊断治疗组、肝穿刺病理学组、中医肝病学组等5个亚专业团队。

  在全省率先引进了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肝病穴位治疗仪、超声电导靶位透药仪等肝病的检测和治疗设备。开展了各种病理检查、CT引导下肝肿物消融术(射频、微波)、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术、胃镜下急诊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术等新技术诊疗手段,填补了医院多项历史空白。与北京佑安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北京地坛医院等签署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议,国内顶级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培训,肝病科的医护人员也不断到这些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使肝病科在一些罕见肝病、疑难肝病、不明原因肝病等诊断治疗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肝病科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除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外,先后成立了“李小会专家工作室”“王树国中医专家工作室”“廖慧钰专家工作室”,并成了临汾市门静脉高压诊疗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诊疗中心和中国脂肪肝数据管理中心。目前肝病一科是临汾市市级重点专科,肝病三科是省级“十三五”中医肝病重点专科、临汾市市级中医特色重点专科。且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一百千万”全面控制病毒性肝炎项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工程项目(珠峰项目)、《中国脂肪肝数据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全国人工肝治疗“一市一中心”示范医院。

  深钻细研,打磨的是医之匠心

  近年来,随着肝脏疾病谱的变化,疑难复杂肝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病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接受挑战和考验,多次去对口医院进修学习,参与医院传染病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肝衰竭因其病情的复杂、凶险和难治,几乎成了传染病领域里的“绝症”。2002年,肝病科成立了人工肝中心,通过人工肝这一套复杂的医疗设备,有效帮助肝衰患者挺过难关。

  2020年5月,一名23岁的女大学生,因为口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导致亚急性肝衰竭,入院时全身重度黄染,腹胀、乏力、恶心非常严重,出现腹水、胸水、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专家组肝病三科主任、副院长李汾香决定为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

  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病情好转,这鼓舞了医护人员的士气。此后,又成功进行了8次人工肝治疗,为肝功能修复争取了时间。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转,黄疸消退却特别慢。对此,李汾香多次组织了危重症病例讨论,调整治疗方案,通过中药超声靶位透入,加上中草药治疗、艾灸等手段,最后使残留黄疸彻底消退。在一环扣一环的救治,一班接一班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

  人工肝中心组长李芳认为,人工肝治疗是一门“艺术”,给每一位患者制定由整体到个体的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9年来,人工肝技术也为1300余例肝衰竭患者带来了生机。

  同样,“肝穿”技术的引进也为罕见肝病患者的确诊带来了希望。

  2019年秋,一位15岁小姑娘,一次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就诊于各家医院,尝试各类药物,做过各项检测,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病情仍未得到明显控制。

  听亲戚说自己多年无法确诊的肝病在三院肝病科做了“肝穿”,确诊治疗后,现在身体恢复的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在亲戚的引荐下,不愿放弃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肝病科。

  王雪梅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查体、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医院开展的超声引导肝脏穿刺活检术,确诊为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损伤,使患者及早得到了对症治疗。如今,肝脏穿刺术开展近3年,也有300位患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疾病方面得到明确诊断。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尽管外科手术是治疗这类肝癌的首选,但因肝癌患者大多合并肝硬化或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仅两成左右。近年来,三院广泛应用的局部消融治疗,使一些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获得根治的机会。临汾三院在2015年开展CT引导下微波(射频)消融术,至今有130例患者得到治疗,120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视患如亲,坚守的是医之仁心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肝病科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上“不讲情面、不打折扣”,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8年,农历腊月廿九,一位老人抱着3岁的小孙子来就诊。孩子在太原确诊为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综合征,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费需要30多万。为了给孩子治病已是家徒四壁,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三院,老人求医护人员一定要救救他的孙子。

  这一跪让王雪梅心如刀割,她查文献,找资料,联系北京专家进行会诊,通过内科治疗,孩子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一步步好转。可就在这时,他的奶奶哭着说,实在没钱了,想出院回家。大家一听就急了,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中断治疗,病情一定会反复。医护人员实在不忍终止治疗,便纷纷伸出援手,捐钱捐物,还在网上发起了募捐。孩子在众人的爱心帮助下,继续住院治疗了40余天,最后痊愈出院。孩子出院时老人非常感动,称他们是救命恩人,永远不会忘记。

  作为阻断乙型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母婴阻断。只要对慢性乙型肝炎育龄期女性做到合理管理,完全可以实现母婴零传播的目标。

  2018年7月,门诊收治了一位襄汾的乙肝患者,她的母亲和两个哥哥已经因为肝癌去世,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全部为乙肝感染者,第三代大部分都有乙肝。“说实话看到这样的事例往往很无助,如果那时她们懂得母婴阻断知识,或许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李汾香通过健康宣教,规范的指导让这个大家族在第四代时全部做了母婴阻断,使这个“遗传病”在这一代彻底终止。

  如今,送给科室医护人员的锦旗挂满了办公室的墙壁,而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一直鼓舞着整个三院肝病科的医务人员不断以精湛的医术、精细的服务、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挽救了无数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就像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用心血和汗水呵护着每一朵生命之花。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