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是市人民医院《“转型腾飞三年规划”(2018-2021)》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作为全市医疗系统的“龙头”,新旧交替之际,市人民医院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又将如何提速换挡、开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光速之旅”,请看来自一线的系列报道——《解码临汾市人民医院的“领跑”之道》系列报道。
大医精诚,济世安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市人民医院在全市医疗系统中的地位,无疑是“老大哥”“排头兵”“领头雁”。如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领跑”全市众多医院,成为他们不懈的探索和永恒的追求。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受到挑战怎么办?肩负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级诊疗、医联体发展等出路何在?如何迅速找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靶点”?在这些问题面前,市人民医院一边长远谋划不断求索,一边用行动书写不同凡响的优秀答卷。近年来,该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国家管理创新医院”“中国医院百强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中国建筑鲁班奖”“国家绿色医院建设成就奖”等国家级荣誉,以及“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模范职工之家”“全省医院建设暨后勤管理示范单位”和“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省市级荣誉。
可以说,市人民医院的“转型腾飞”之路,是一条负重前行之路,是一条锐意探索之路,是一条拼搏奉献之路,更是一条奋力领跑之路,蹚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之路。
高规格谋篇布局
2014年,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河西新址。
2015年,该院在硬件设施日益完善的基础上,立足发展软实力,将建设“晋南一流区域中心医院”作为奋斗目标,《临汾市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2018年,该院利用3年时间完成“五年规划”的各大重要指标。因势而谋,出台了《“转型腾飞三年规划”(2018-2021)》,吹响了向“省级第一方阵优秀医院”进军的号角……
搬迁至新址的市人民医院,犹如驶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始终蹄疾步稳,沿着国家医改的方向阔步前行。解析其中奥秘不难发现,善于谋篇布局、科学规划,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正如该院院长苏学峰所说,“‘转型腾飞三年规划’是在医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根据山西省‘136’兴医工程,以建设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临汾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为契机,加快实施‘以教促医、以研促医’战略转型,推动弯道超车,实现跨越腾飞,结合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在深化‘一二三四五’学科发展规划基础上出台的,紧紧围绕‘医疗水平提升、学术水平提升、职工素养提升’三大重点核心,利用3年时间大力实施‘医疗安全保障工程、人才引进提升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工程、资金保障工程、绩效考核升级工程、医院文化建设工程、医联体深化工程’七大保障工程,着力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以点带面促进医院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苏学峰认为,“只有打开思路、不断探索,做好未来发展规划,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近3年,该院大力实施名医名院工程,通过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大医院横向联合,以及与李兆申、樊代明、卫小春等知名专家团队的点对点合作,各科室在学科规模和内涵建设上不断提档升级。以“二三四五”学科战略为抓手,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优势学科,微创和介入“两大技术支柱”在全院各个专业被大范围应用与推广;“三大拳头专业”的急救专业,依托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平台,建立了卒中、胸痛、创伤等七大急救体系,实施24小时值班制及全程无缝式对接,成为国家专业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以及全市首家空中救援基层医院,新建呼吸、心外、神外等各专科ICU,重症床位增至149张,妇产专业新增的生殖医学科填补了全市多项技术空白,儿科专业着力完善新生儿、小儿重症监护、儿内科和儿外科等学科设置框架及软硬件配置,为儿科住院楼顺利开诊奠定了基础;“四大基础学科”持续推进检验、影像、超声、病理的软硬件配置,业务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为临床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五大医疗中心”通过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专业细化、专病专治、MDT等一系列措施,心脏、神经、骨创、体检、肿瘤等专业发展规模得以充分拓展;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了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神经内科、呼吸科、麻醉科、检验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内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和急诊科5个院级重点学科;新增了肿瘤、生殖医学、核医学等10余个学科,临床设亚专科66个、专病门诊51个,使该院医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以该院为依托,挂靠成立了21个市级质控部和38个市级专业委员会。在省卫健委公布的全省DRGs排名中,该院平均住院日、DRG入组数进入全省前3名,RW≥2、CMI、三四级手术占比进入全省前6名。
该院积极发挥公立医院的引领作用,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医联体建设,打造全市医疗新格局。在市区构建“一院三区一门诊”发展格局(主院区、东城院区、鼓楼院区、迎春街门诊部),2021年8月4日,市人民医院迎春南街门诊部开诊。2021年9月15日,市人民医院托管的市中医院在鼓楼北新址开诊。2021年11月30日,临钢医院整体移交市人民医院,弥补了市区东城区域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缺。倾力为广大市民打造“十五分钟就医圈”。
与此同时,该院积极推进与各县(市、区)医院对口帮扶合作,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服务至基层。2020年1月9日,市人民医院正式托管浮山县人民医院。2021年12月6日,市人民医院正式托管襄汾县人民医院。不断扩大帮扶圈、延伸服务链,实现从自身强带动全域强。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62个医联体单位,其中紧密型医联体6个,松散型医联体156个,专科医联体48个。
3年来,市人民医院坚持以《“转型腾飞三年规划”(2018-2021)》为指引,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医务工作者奋发作为、砥砺奋进,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转型腾飞的亮丽答卷,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时代赞歌。
高标准对接一流
宽敞明亮的医院环境,技艺精湛的人才队伍,高端精尖的专业设备……走过70多年发展历程的市人民医院,经历了搬迁新址、规模拓展、转型腾飞等发展阶段,不断重塑形象、更新形象,以全新面貌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如今,市人民医院的诊疗能力、服务能力等,在临汾乃至晋南地区首屈一指,但同样面临着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难题。
如何引领新趋势?怎样快速“补短板”“强弱项”?
“如果说硬件设施是可以通过资金的投入一蹴而就、快速实现,那么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才是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硬核,是一所医院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该院党委书记黄新升如是说,“这是我们医院领导层的共识。因此,我们在人、财、物上优先支持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科研、技术、人才全面升级。”
在新理念驱使下,市人民医院院领导班子分头行动,上北京、下浙江、去上海,多次谈合作、搭平台、谋发展。
对标国内一流医疗机构。与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进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战略协作,创新该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与四川省华西医院展开运营管理战略合作,改革该院绩效管理模式,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创新医疗技术激励机制。
对标省级一流医院。与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进行“医教研”深度合作,不断向“省级第一方阵优秀医院”进军。
共建黄河金三角医院联盟。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3家医院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共同辐射并带动黄河金三角区域医疗服务,扩大临汾市人民医院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1年10月15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范江名医工作室”在市人民医院签约揭牌。
2021年11月13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郭军红名医工作室”落户市人民医院。
……
不拘一格引人才,该院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以名医工作室、外聘专家、首席专家、医疗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加速与全国知名专家广泛、深入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共外请66名知名专家、学者、教授、院士及专业技术团队,成立了全市首个医疗系统1个博士工作站,16个名医工作室,为该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育人方针,选派院领导和中层骨干赴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技术发达地区学习26人次;选送中层骨干赴国内知名医院学习专业技术共148人次,赴国内知名医院学习先进的管理和人文理念共210人次。近几年,该院新招聘人员110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49人,入编260人,聘任正高职称43人,副高职称182人;博士生10人(在读博士5人);任国家级学术团体副主委1人,常委1人,委员10人;省级学术团体主委、名誉主委、副主委8人;市级学术团体主委40人。牵头成立了38个市级专业委员会,38人担任主任委员。
该院还制定并实施了新技术新项目规划及奖励办法,通过加强对外合作、自主攻关、全程监管等措施,积极引导全院技术不断升级改造,先后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新技术项目呈现技术“井喷”态势,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1项,累计对300余项技术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同时,该院积极推进微创介入诊疗及其他限制类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三项技术成功通过省卫健委审核并顺利开展。全市首例开展了TAVR手术、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助孕、跟腱微创手术、冠状动脉旋磨术、全胸腔镜颈纵膈肿物切除术、帕金森DBS手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项目。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PentaRAY进行持续房颤射频消融术、腔内超声ICE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全脑全脊髓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与房间隔缺损(II孔型)先心封堵一站式手术、小儿血液灌流净化治疗、心脏搭桥等技术在医疗界反响强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前,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连续3年每年将拨款1000万元进行专项支持,由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范江教授领队参加帮扶。市人民医院积极跟进,院内每年再拨付200万专项基金,争取三年内实现我市国家级重点专科“破零”。我市首家市属综合医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在该院成立,标志着我市药物临床试验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高质量转型崛起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临汾建设成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1355”战略,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临汾篇章。
2021年2月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市人民医院就开始谋划该院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并将推动该院高质量发展,建成全面发展、覆盖周边、人民满意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进入三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排名前百名作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市开展的‘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再一次吹响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最大的公立医院,我们要自觉担当起率先崛起、争先进位的时代使命,着力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发挥三甲医院职能,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筑牢四大根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推进多项改革,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完善各项制度,提升医院发展新效能;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以此确保各项核心指标跨入省级优秀医院。”苏学峰信心满满。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该院坚持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为抓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培育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有文化的医生,提供有关怀的医疗,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建章立制强根基,制度文化扬风帆。不断探索、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市人民医院获奖无数:荣获2020年12345热线处办先进单位、2020年度医疗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山西省医院协会后勤管理建设示范单位,基于RBRVS的护理垂直绩效管理、区域研究型医院管理模式的构建两个案例在“第五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实践类案例评选中荣获科技创新组北部区域优秀奖等等。
在市人民医院,每位院领导的办公桌上都有一本名叫《赢在精细》的管理书。这是该院领导班子今年带队去浙江丽水学习考察后,带回来的“丽水经验”。
“精细化管理是丽水市中心医院一张闪亮的名片,这与我们医院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这本书从患者体验管理、行政管理、效率管理、创新驱动等多方面给出的典型措施,都值得我们借鉴。随着‘丽水经验’在我院的进一步实践,我们一定会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该院党委副书记许红星介绍。
扬帆启航风正劲,继往开来谱新篇。伴随着“争先、进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深入开展,市人民医院正紧跟全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旋律,扬满风帆,朝着新的辉煌展翼高飞。
记者 王晓娜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