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候变冷,人们的新陈代谢功能逐渐减慢,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气温持续偏低,老年人在寒冷的天气中锻炼,心率、血压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而且由于低温,肌肉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的阻力增加,肌肉更“黏”,容易发生肌肉和关节的损伤。因此,冬季老年人锻炼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要注意锻炼的时间、场所、方式、强度和一些锻炼的原则,避免在锻炼中出现危险。
锻炼时间
首先,冬季清晨雾霾比较大,空气质量差,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其次,时间过早,气温偏低,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很可能会因此引发病症;此外,太阳未出来前,绿色植物周围会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太阳出来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此时进行锻炼为佳,所以一般在日出后锻炼为好,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
锻炼场所
一般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为好,有雾霾时可转为室内锻炼,但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充分热身
冬天气温低,肌肉间黏性增加,导致肌肉关节间的阻力增加,若不进行热身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意外。所以运动前最好有10~20分钟的拉伸、拍打全身肌肉、慢跑等热身活动,然后再进入运动状态,从而避免运动副损伤的发生,这些热身活动同样也适合运动后的放松。
运动项目
老年人体育锻炼没有特殊限定的运动项目,一般选择带动肌肉群较多、运动负荷强度小、对抗力相对较弱的运动,主要以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比如:散步、慢跑、骑车、太极拳、柔力球、健身操、游泳等。由于老年人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常见,爬山、长距离徒步、激烈对抗等对关节负荷大的项目要量力而行。
锻炼原则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进行运动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开始锻炼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待身体适应后逐渐增加运动量。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锻炼的时间逐渐增加。最好每天坚持,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每周锻炼不应少于3次。同时,要按时作息,合理饮食。
此外,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运动对于很多慢性疾病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虽然慢性病老年患者运动的风险增加,但是,合理安排锻炼,利远远大于弊。但这些人群进行锻炼时应注意一些问题:1.不能单独锻炼,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得到救援;2.糖尿病患者应在餐后1小时血糖升高时运动最佳,不能空腹锻炼;为了防止运动后低血糖的发生,运动前一定要带一些糖果、饼干备用;3.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随身携带相应的应急药物,倘若在运动中突发心慌、胸闷、出虚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千万不要强行继续。
总之,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要科学合理,量力而行。(郭燕峰 作者系霍州煤电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