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室是这样打造的——解码临汾市人民医院的“领跑”之道(三)

2021-12-27 09:01: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午后温煦的阳光洒进房间,窗台上的绿植生机盎然,营造出温馨安静的氛围。

  “阿姨,您今天喝了几杯水?”温柔的声音与和谐的氛围完美融合在一起。“我听你的话,水喝了三杯,药也吃了……”

  这是发生在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普通病房的一幕,查房的是护士长左琳,回答的是57岁的患者郭媛媛。

  由患者找医护人员,到医护人员主动询问需求;从病患家属挤满房间,到医护人员24小时全天候照看、家属无需再陪床的无陪护病房……这是该院胸外科学习借鉴华西医院先进管理经验带来的转变。

  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规模最大、专业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建院70多年来,始终不渝为临汾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十四五”规划新形势以及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使命,该院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加快科室专业建设,提升重点学科水平上重点突破,屡创佳绩。

  入列“国字号” 胸外科搭上成长快车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病种,群众谈癌色变。“之前我市有人患肺癌,第一选择是去大城市求医,路途奔波且花费高。”临汾市人民医院院长苏学峰说,“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就能把病治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水平与康复护理,是我们的初心,也是矢志不渝的目标。”为此,该院不断加大胸外科学科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快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取得突出效果。

  今年8月19日,按照《2016版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指南》及《国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要求,经国家、省卫健部门对该院发展环境、专科规模、支撑条件、科室管理、医疗技术队伍、技术团队、学科带头人等多个方面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后,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这也是我市医疗卫生行业一个历史性突破。

  “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胸外科主任郑志峰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在全省34家综合三甲医院中排名靠前,且病人的入院与出院率也稳居前列,能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很荣幸,也倍感压力与责任重大。”带着这份责任与压力,胸外科70余名医护人员也搭上了飞速发展与成长的快车。

  科研“打底” 奠定本土化人才梯队

  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后,胸外科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好交流平台,吸引更权威更专业的行业专家来临,为临汾百姓的全方位健康保驾护航,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该院还确定了“以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目标。

  “我们作为承担国家防治一体重任的重点专科,要科研与临床两手抓,还要两手硬。”确定为国家级专业重点建设单位后,该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为此,临汾市人民医院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了目前全市设备设施最齐全最先进、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基础,人力物力财力全方位支持建设发展,力争让科研成果转换成可具体实施操作的临床实践,促进临汾医疗水平提质提档。

  目前,该院以王振东博士为主任的专科实验室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有省级卫健委项目《胸腔镜下左心耳夹闭预防心源性脑卒中的研究》、市级项目《DDX5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市级重大项目《辐射市域内外的卫生健康创新体系整体架构的研究》落地,同时课题《急性心梗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SCI《Inhibition of miR-34a-5p protected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duced apoptosi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ccumulation through regulation of Notch Receptor 1 signaling》 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发出了临汾市人民医院的声音,也吸引了国内行业专家的关注,临汾市人民医院顺利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成立了“范江名医工作室”,“让病人在家门口享受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变成了现实。

  范江教授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长期从事胸外科诊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技术等方面一直走在国际前沿。“范江名医工作室”在临汾市人民医院的成立,不仅是临汾肺病患者的福音,更是临汾本土医生的福音。

  “有好的医疗资源我们要共享,有好的专家来授课我们也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为更好地发挥本地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引领作用,该院领导始终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为此,该院充分发挥行业担当与引领作用,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们希望搭建平台吸引来的专家,不单只为临汾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提供技术与学术交流,还希望能带给更多临汾本地医务人员学术上的提高。”该院住培主任吴志芳表示,“我们的培训基地先后为17个县(市、区)的医院输送了数百名医疗人才,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数据统计,临汾市人民医院先后培养了硕导39名,住院医607名,为临汾本土化医疗人才梯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目前,这些人才已成为全市各医院的中坚力量。

  人才“做支撑” 全力打造专病名医

  技术和人才是医疗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不断学习、交流、钻研,用善学好学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面对各种病症时才能有更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技术做支撑。”郑志峰是一位有着20多年从医经验的“好学医生”。他说,“胸外科手术是一个难度大、并发症多、感染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是我们考核的最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交流、探讨,才能有效提升我们的业务水平。”

  于是,他们将每周三定为“科室学习日”,经常以视频形式观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的专家授课或者远程查看临床手术实验等资料,还邀请本领域高水平的老师前来授课,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

  “院领导非常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两项技能,一是人人都要掌握常见病的治疗技能,二是每人要专攻一项其他病的专业技能,打造专病名医。”郑志峰坦言。为全面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该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学习,脚步遍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各大名院,同时“范江名医工作室”团队的专家也会定期来临授课指导,亲自操刀手术,通过实践将更先进、权威、专业的技术进行交流学习。

  由之前很多手术“做不了”“不敢做”,到现在的各种高难度手术都能“轻车熟路”,是该院胸外科学习、交流最直接的成果展现。

  千方百计聚人才,创优机制育人才,市人民医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才用才育才,截至目前,该院共有高级职称人员526人,博士生5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424人,团队整体年轻,布局合理,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名医“请进来” 家门口享受一流服务

  正当记者采访时,市民胡女士向郑志峰打来求助电话,其家人因肿瘤复发需入院手术,之前已前往西安等地的医院进行过诊断,此次得知“范江名医工作室”落户胸外科,便坚定选择在此进行手术。

  “胡女士家人的病灶有些复杂,我们会将病人的资料汇总起来,第一时间发给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沟通确定好时间后,专家来临亲自操刀,同时他们的护理团队也会一同前来,让病人不用再到处奔波找名医。”郑志峰说,更多病人从之前“走出去”找名医,到现在“名医来到家门口”,不仅节省了患者的费用与时间,也会很大程度提升本地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治病也要治心。胸外科借鉴华西医院先进管理,首先对病房进行了重新安排,病房内增添了绿植、沙发、微波炉等,同时护理人员也全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与病患交流沟通方式,“病人越信任医生,心态调整的越好,越有利于康复。”于是在病房内,经常能看到护士帮助病患老人梳头、洗护、拍视频等温暖画面……

  同时,胸外科还引进了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缩减病人术后的插管时间。郑志峰说,“经过临床循证证明,我们引进了微创技术,胸外科病人术后少插一些管子,不仅伤口感染率下降,还能减少并发症,节省治疗费,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病人住院舒适感,这也是我们技术提升最直接的临床应用。”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建设一流的学科,享受一流医院的同质化服务,让临汾人民花最少钱、跑最短路,就能看好病。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不懈地追求。”市人民医院院长苏学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临汾市人民医院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接轨国内先进的诊疗模式,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将国家级医疗服务搬到家门口,让临汾的老百姓不用长途奔波,在本地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培育“专精尖” 高质量打造临汾样板

  这样一组数字尤为醒目。去年该院胸外科手术共做了278台,病人出院数在800人左右。但在“加快科室专业建设,提升重点学科水平”提出后,今年截至11月份,手术数量已达305台,病人出院数已达1000人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死亡率为0。

  “今年我们平均每个月的手术量都在30台以上,最大的改变是我们从最初遇到疑难复杂手术的颇有担忧,到现在应对复杂手术的得心应手。”郑志峰坦言。

  成功蜕变离不开专业技术的软实力,更离不开硬件支撑和资金支持。该院不断完善规范化、一体化的胸部疾病诊疗体系,打造了130张高标准床位,配备了业内一流的医疗设备。尤其是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后,除享受国家每年拨付的专项经费外,院内每年再拨付200万专项基金。此外,该院还将通过外请共享,聘请2个知名专家团队,共享专家团队技术资源,每年选派1—2名优秀人员赴国外或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研修,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精英骨干,推动科室的发展。郑志峰说,“这将极大地促进我院胸外科的高质量发展,让临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的同质化服务与医疗水平。”

  其实,胸外科的蜕变和成长只是临汾市人民医院的多个省、市重点专科的缩影。截至目前,该院获市长创新奖2项,院内科研在研项目237项,加强与国内一流学术联系,签订李兆申、范江等名医工作室,多家知名医院远程会诊、手术示教、临床查房。同时拥有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品牌的象征,主导着医院的发展方向,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院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一方面是对我院学科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抓手,全面推进医院学科建设,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在3年内,建设8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充分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作用,真正树起临汾最大公立医院的品牌形象,为全市乃至周边区域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市人民医院院长苏学峰表示。

  记者 赵俊 通讯员 凌金梅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