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市人民医院之前,患者王文珍心怀隐忧:住院办理会不会很复杂?手续流程会不会很繁琐?检查化验会不会很耗时?……但很快,她心中的忧虑就被温暖所取代,“就诊方便、检查高效、手续简单,短短两个小时,我就入住病房,等着医生根据检查结果来安排手术。”
王文珍心态上的变化,也是许多患者的切身感受。得益于市人民医院启动的“预住院”模式,越来越多的患者体验到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省心的就医过程。
优化预约诊疗、启动“预住院”模式、提升病房服务水平、疏通“急诊不急”……今年以来,市人民医院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引领,知责思进、高位推动,高标准谋划制订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推出一批为民、利民、惠民的实招硬招,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直接体现,一切举措都围绕着患者的急点难点盼点;这是坚守为民初心的医者大爱,用心用力来打造人民满意的公立医院。
疏通堵点 让就医更快捷
曾几何时,市人民医院的急诊医学科人满为患,许多患者不分急病缓病、大病小病,为了及时得到治疗纷纷涌向急诊。彼时,医生疲于奔命,患者怨声载道,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急诊资源,甚至堵塞了宝贵的急诊通道,形成“急诊不急”的弊端。
市人民医院将打通急诊通道作为破冰之举,在流程上发力,通过区分疾病的轻重缓急实现了分级就诊,有效打破了急诊医学科“人满为患”的痛点,进一步完善了急诊绿色通道。
今年4月,患者任女士因呼吸困难来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经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其为急性心梗,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将任女士送往急诊医学科,将她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今年9月,53岁的患者刘先生在市人民医院就诊时突然晕倒,值班医护人员立即将其送往急诊医学科,面对刘先生突发室颤的危急情况,主任医师毛崇涛立即启动急救应急程序,采取了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等一系列措施,挽回了刘先生的生命。
在打造分级诊疗流程和完善绿色通道基础上,急诊医学科还成立了8大救治中心,就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新生儿、中毒、出血、腹痛疾病进行专科医联体建设,通过全市医联平台实现了和县级医院的24小时联动,提前对全市各地危重病人的病例信息进行线上传输,可为接诊危重患者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在患者到达市人民医院之前,县级医院可将急危重患者心电图、症状、体征、化验单等信息上传到微信群中,市人民医院的值班医生通过快速诊断鉴别并做好手术准备,真正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病人未至,医生先行。”
一个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医联体模式,实现了救治危急重症病人的无缝衔接。如今,医联体建设更是快马加鞭,市人民医院派出一批又一批骨干技术人员,下沉一线、走进基层,为患者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细化统筹 让服务更贴心
“单独做核酸检测在哪里预约排队?”“我想挂消化科,做治疗检查还需要重新排队缴费吗?”“打印检查报告该怎么走?”“我想借用轮椅,怎么办理?”……昔日的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患者熙熙攘攘,各式各样的问题,涌向每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
就诊方便、避免奔波,办事高效、减少排队——这既是患者和家属的迫切期盼,也是市人民医院提升服务质量的主阵地,更是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的第一要务。
市人民医院从优化门诊服务入手,在做好现场挂号服务的同时,拓展了线上挂号、预约挂号等渠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采取了更为高效快捷的挂号方式,有的患者选择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临汾市人民医院”,手指轻轻一点就成功挂号;有的患者选择在自助设备上挂号,仅需一张身份证即可成功办理。门诊部护士长郭新荣说:“患者就诊时如需做相关检查,还能在诊室内实现线上的‘诊间支付’,避免了重复排队。”
在门诊区的综合服务窗口,曾经分散设立的住院病历打印、医保咨询、健康证明等窗口已经整合集中,实现了“一站式办理”。门诊区有专门设立的自助售货机、自助复印和打印机、自助检查报告打印机。收费物价科高级会计师李兴平表示,医院还通过推出智慧医院服务号,规范、优化了职能科室文件审批、签字盖章等工作流程,整合办公系统,简化审批程序,推出了“电子签名”“电子公章”。现下,所有涉及患者审批的事项,审批流程能简则简,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就提升了,“让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目标就实现了。
在市人民医院的窗口部门、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点,党员先锋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党员们佩戴党徽、坚守岗位、主动服务,把温暖送给每一位需要的患者;在门诊大厅的各个窗口、自助机旁、导诊台前,许多行动不便、无人陪护的患者身边总有志愿者陪伴,这些“红马甲”们或替患者跑腿,或帮患者办理手续,为患者就诊往来奔波。
志愿服务也成为市人民医院展示形象、惠及民生的一个品牌。今年以来,全院开展志愿服务76次,累计派出医疗、护理人员1000余人次,深入社区、乡镇开展疫苗接种、义诊、急救知识现场教学等志愿服务,受惠群众超过2.5万余人。
如今,市人民医院启动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也在有序推进,这项举措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患者、小儿患者等特殊病人提供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妇产护理、标本采集、导管护理、小儿护理6项上门护理服务。“这6项护理服务安全性较高,是患者需求较高的服务项目。患者们通过登录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网约护士’后,按需求选择服务项目,填写相关信息下单。经平台验证通过,患者就能收到订单预约成功的短信。”护理部负责人任丽英介绍。
对于“网约护士”的费用问题,市人民医院也晒出“明白账”,让网约患者消费心中有数。任丽英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升级‘网约服务’,让医疗服务变得像超市一样,让患者求医问药更加轻松便捷。”
多措并举 让住院更暖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住院是一件麻烦事:做检查要耗费不少时间,办理住院要排长队,做手术需要等待床位,住院时间又和花费息息相关……
以“缩减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费用”为目标,市人民医院优化设计院前管理工作流程图,设立“预住院”服务中心,组织护理、医务、门诊、收费物价等部室通力配合,在11月全面启动了“预住院”模式。在该模式下,医生通过综合评价患者的住院指征、病情,能够合理选择手术时间,为患者办理预住院手续。
“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医生下医嘱进行入院检查,辅医全程陪同。与此同时,我们结合科室的床位情况进行宏观调配,打破了床位管理的科室壁垒。”“预住院”服务中心负责人贾艳说,“该模式充分释放了医疗资源潜力,解决了病人的住院难题,能够让急危重症病人尽快入院治疗,这项举措实实在在为患者解了难题。”
患有咽喉疾病的市民薛江南就是“预住院”模式的受益者。11月下旬,经耳鼻喉头颈外科医生诊断,薛江南的病情需要进行微创手术,当即她就办理了“预住院”手续,在入院当天完成相关检查,第3天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医学观察后,第4天就顺利出院。
贾艳说:“以前,患者入院后才进行检查、评估、制订方案。如今,患者的术前检查提前进行,减少了在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启动‘预住院’模式,给患者带来的便利、高效显而易见。”
精细管理 让就医更舒心
阳光投射进病房,病床间散落着几分柔和、几分暖意,病房外的走廊干净整洁,护士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病房……12月6日上午,市人民医院住院部的肝胆外科病区,一派安然静谧的景象。
每个病床的床头都贴有二维码,患者用手机“扫一扫”就能马上学习肝胆疾病方面的健康常识,护士们在病人的入院、住院、出院全流程中关注细节,把优质护理落实到方方面面。
病房服务的好与差,直接关乎住院患者的就医体验。市人民医院以患者为本,持续提高病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各科室内开展了6S管理模式,实行“医护一体化管理”。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学习健康宣教和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护理服务,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和行为方式上的指导。患者张丽说:“我在这里住院一周,不论有什么需要,医护人员都尽心尽力给予帮助”;患者王华说:“住院之初,我的心理负担很大,护士们非常细心,留意到我的情绪后,多次对我进行宽心疏导。”
市人民医院每年都会对病区进行优化改造,为患者和家属营造更好的就医环境。手术室外的家属等候区变化很大,从曾经仅有几排长椅,到如今齐备的水房、超市、免费WiFi以及家属专用座椅、塑胶地板,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匠心。
温情倾听 让服务更走心
时下,一场以“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为目标的医患大走访活动正在市人民医院火热推进中。走进医院的服务患者办公室,工作人员异常繁忙,有的在收纳患者建议,有的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有的在医患沟通平台回复……
该办公室主任于小凤说:“医院8个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带组分区域到全院临床医技科室,通过行政月查房、发放医德医风直通卡等方式,收集临床医技科室患者反映问题478条,已解决211条;职能科室常态化开展‘零距离’走访活动,今年累计走访患者11113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83条;向25571名患者发出短信征求意见,满意度达到99.13%。”
尤其是在最近一次全省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市人民医院的门诊、急诊、住院、职工满意度均排在全省第一方阵。
“把病人当家人,用服务暖人心。大家都在用心、用情、用力、用爱守护患者。”于小凤表示,为提高服务的“含金量”,该院专门成立了患者服务中心,他们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倾尽所能让患者满意。
如今,坐落在汾河岸畔的市人民医院,凭借精湛的医术、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高度信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新升表示:“让患者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目标。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战斗力,尤其是今年,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党建带群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将党史学习教育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全员争做医者仁心的践行者、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不断进取、努力突破,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医疗卫生力量!”
记者 祁 欣 通讯员 凌金梅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