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用爱照亮艾滋病患儿光明未来

2023-03-28 10:17: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谢谢你给我那一句肯定;谢谢你我的世界慢慢放晴,重新找回满格生命力……”伴随着一曲感人至深的《天空有雨 伞下有你》的旋律,临汾红丝带学校的两名学生在一场大型公益活动中,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斜视矫正手术治疗。

  为了迎接3月30日国际医师节的到来,日前,临汾市爱尔眼科医院举办了“心系红丝带 爱尔公益行”活动,为全校师生进行视力筛查,并捐赠了90副框架眼镜、部分学习生活用品和书籍《让孩子远离近视》。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为艾滋病患儿提供学习、生活的全日制学校,目前,共有在校生近60人,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已近视。因为艾滋病毒会逐渐侵袭眼部神经,造成一些眼部病变。在此次公益活动中,临汾爱尔眼科医院重点为所有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并为有需要的孩子和老师免费验配眼镜。

  视力筛查中,医生发现17岁的贝贝(化名)和11岁的乐乐(化名)视力明显异常,两名女孩均为一只眼睛视力极低,看书学习时只能依靠另外一只眼睛。专程赶到临汾的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是斜视弱视和小儿眼科专家,她为贝贝和乐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诊断,确定她们患有不同程度的斜视,而且眼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黄斑病变。

  “两个孩子的右眼由于艾滋病毒侵袭造成了眼底损伤,视力比较低,从而引起斜视。斜视对女孩子的外貌影响很大,也会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对将来的生活求职都很不利,最好还是进行手术治疗。”听闻王艳华的诊断后,该校校长郭小平陷入了沉默,他何尝不知,受斜视困扰多年的两个孩子是多么渴望手术矫正、恢复正常外貌,但之前带着学生们辗转全国多地寻求手术治疗未果的经历,让他内心做好了再次被拒绝的准备。

  血液是艾滋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被器械扎到、划伤等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在“谈艾色变”的现实面前,临汾红丝带学校想要找到一家能够为她们做手术的医院是极其困难的。

  “她们患有特殊疾病,本身可能就有些自卑,加上斜视对容貌的影响,这种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关爱。首先我们医务人员不能歧视艾滋病患者,社会才能做到更多的包容和接纳。”明知手术有风险,但在查阅资料、认真评估后,王艳华决定迎难而上,在临汾爱尔眼科医院为贝贝和乐乐实施手术。

  这场特殊的手术,对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手术设备、专家的手术能力、院感防护水平、医护技人员的配合协调能力都是极大考验。下定决心给贝贝和乐乐实施手术后,从医20多年的王艳华尽管有些紧张,却依然有条不紊地做着相关准备。

  这注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手术。手术当天,王艳华发现自己的手指尖有个小伤口,这让她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手指不能贴创可贴,这不符合手术室无菌操作的要求,眼科手术精度要求高,如果戴两层手套,则会影响操作,好在工作人员买来了液体创口贴保护创口,解决了这一难题。

  手术前,工作人员对手术室提前进行了整理,除了手术必须用到的仪器,多余的桌椅和设备都被清理了出去,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数量也进行了精简,以减少医源性暴露的可能。

  手术如期开始,无影灯下主刀的王艳华屏住呼吸,手指灵活快速地操作着,每个动作都仿佛是在刀尖上跳舞。手术室里格外安静,医护之间手术器械的传递异常小心。用小器械时,助手首先将器械放到托盘里递到王艳华面前,她再小心地拿起;用大器械时,助手将器械尖端对准自己、末端对准医生,然后再递出去。两台手术用时1小时10分钟,直至手术顺利完成,王艳华和大家才长舒了一口气。手术几天后,贝贝和乐乐均恢复良好。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和尊重,每个人都应当平等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医者的使命和初心就是救死扶伤。”王艳华表示。

  这次手术不仅帮助贝贝和乐乐祛除了眼疾,更重要的是使她们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爱,让她们重塑信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