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里,是我市唯一的骨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在注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骨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这里,相继成立了骨科数字实验室、临汾市脊柱微创治疗中心、301环骨盆微创救治联盟——骨盆微创救治中心、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填补了我市骨科领域的多个空白,为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骨科疑难杂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每年治疗超过5万人次的门诊患者、4000余人次的住院患者,实施各类手术4000余台,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病痛、送去健康;
…………
成立于1982年8月的市人民医院骨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目前共有四个病区192张床位、占地5933平方米,开设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上肢创伤、下肢创伤、环骨盆外科和足踝、显微手足外科7个专业组,是我市最大的骨科中心。尤其是近年来,在骨科主任张亚宁的带领下,用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课题和一次次优质服务,将硬技术、软服务深度契合,开启了骨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勇闯“手术禁区”
一流技术“撑腰”
伤筋动骨是人们眼中的“大病”,骨科医生只有凭借过硬的本领,手握金刚钻,才敢揽下瓷器活儿。
2021年9月,48岁的患者于先生在做完肝癌手术后,因腰椎疼痛难耐一度无法直腰站立,在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检查后发现是腰椎转移瘤(转移性肝细胞癌)。由于腰椎是人体的承重骨,极易骨折,不尽快救治的话会出现截瘫等严重后果。
“脊柱是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累计部位,传统的分块逐步切除脊柱肿瘤组织,容易使肿瘤切除不彻底、手术区域污染严重,容易再次复发。只有用脊柱肿瘤全椎体切除术这项新技术,才能完整切除肿瘤,彻底摆脱病痛折磨。”在说明病情和治疗方案,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张亚宁及团队最终决定启用脊柱肿瘤全椎体切除术,这在全市尚属首次。
脊柱肿瘤全椎体切除术一度被认为是肿瘤完整切除的“手术禁区”,因脊柱结构的特殊及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脊髓,操作难度非常大,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开展了这项手术。2021年9月18日,在有着30多年丰富治疗经验的张亚宁亲自操刀下,成功实施了“腰椎后路腰1椎体全切+钛网植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探查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高难度手术,一举突破了肿瘤完整切除的“手术禁区”,把于先生从瘫痪的边缘上拯救了出来。
虽然给于先生成功实施了手术,但术后产生的急性疼痛使他不能入睡、不敢活动,严重影响手术预期效果和康复。这时,骨科的“无痛病房”开始发挥作用,在张亚宁团队和骨科护士长李靖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完善疼痛护理评估体系、医护一体采用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了于先生的疼痛感。在骨科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1个月后,于先生就能下地行走了。
李靖感慨地说:“骨科患者术后恢复周期长、卧床时间长,尤其需要精心护理。我们护理人员和康复技师一起,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肌肉主动收缩等锻炼,防止肌萎缩、减少并发症,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术后至今已经19个月,骨科护理团队一直定期对于先生进行术后随访,并督促其按时复查,至今没有发现椎体肿瘤复发,他每次复查时都会向骨科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接下“烫手山芋”
患者伤肢“重生”
“我代表全家向尉华琦主任及所有医护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正是你们的高超技术和精心治疗,才使我丈夫的脚踝得以保全。”2022年7月份,患者家属霍女士专程来到市人民医院骨科的骨创伤病区,向尉华琦团队致谢。
霍女士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两年前,他从2米多高的房顶上掉了下来,脚踝严重受伤。当地医院采取打石膏的方法保守治疗,他在家休息了近1年之久,未能工作。后来外出打工时,他脚踝疼痛加剧导致无法站立,被诊断为右侧距骨陈旧性骨折、右侧距骨坏死。他先后前往各大医院骨科,均被告知由于骨折时间太长,距骨的血供遭到完全破坏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导致距骨体塌陷变形。由于治疗难度非常大且极易致残,无医院敢收治。
后来,霍女士丈夫在走投无路之时,听说市人民医院尉华琦主任是专业治疗足踝疾病的专家,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就诊。面对这一不同寻常的挑战,尉华琦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通过认真讨论、细致分析、全面评估后,为他定制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最终顺利实施了“距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取髂骨植骨重建内固定术”。如今,该患者受伤的脚踝下地负重完全没有疼痛和不适感。
“我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没了手指不仅无法照顾家人,还会成为家里的累赘,是你们拯救了我!”在骨科显微手足外科病房里,唐女士对医护人员不断道谢。
原来,在去年一次惨烈的车祸中,四十出头的唐女士右手大拇指撕脱离断、指骨外露,被紧急送至市人民医院。为了保全唐女士的手指,显微手足外科团队果断实施“断指再植术”这一高难度手术。
断指再植的时间越早越好,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组织活性逐渐丧失,再植后存活率和功能恢复都会下降。由于部分血管仅有0.1毫米,手术过程中需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操作,并且保证断指动静脉精准吻合通畅供血,极大地考验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显微手足外科团队经过争分夺秒的紧张准备后,立刻开始手术,将患者右拇长屈肌腱自肌腹内抽出,之后予以克氏针固定骨折处,最终顺利将断指动静脉精准吻合,重新建立起动静脉血供。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唐女士的断指成功存活。
撑起“生命骨架”
挺起健康“脊梁”
骨科关节外科是我市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翻修手术的临床科室,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感染等失败后的人工关节翻修术、各种膝关节严重畸形等疑难杂症治疗上取得了骄人成绩。
61岁的张女士因双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双腿严重变形,近2年不能下地行走,需要别人扶着才能站立。2020年,她慕名前来治疗。关节外科主任贾健带领的团队先后为她实施了“右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左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使用金属垫块及延长杆修补骨缺损,术后很快便能辅助性下地行走。
四年多前,59岁的李先生不慎摔伤,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后,可扶双拐下地行走。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右髋疼痛明显加重、髋关节被动屈曲畸形,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2020年,贾健团队为李先生进行了“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金属垫块修补髋臼骨缺损,多孔杯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手术后3天他便能扶双拐下地,髋关节活动度恢复。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运动健身行列,一部分人却因为运动不当而频频受伤。去年,13岁的男孩刘某在骑自行车时跌倒,导致右膝关节受伤、右膝髁间棘撕脱骨折。骨科运动医学科主任管涛带领医师团队,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缝线固定术”,于关节镜下固定患儿撕脱骨折块,不仅实现了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微创治疗,同时还有效避免了患儿骨骺软骨的损伤,不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目前运动医学科已实现对包括肩、肘、腕、髋、膝、踝等在内的多部位疾病及骨折的微创治疗,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了微创小切口治疗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很多骨科患者因为伴有其他基础病,导致身体各项指标无法达到实施手术条件,经常会因此错失最佳手术时机,造成终身遗憾。近年来,骨科建立了MDT多学科会诊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来选择专家构成,进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为快速稳定患者身体指标、早日达到手术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诊治各类疑难杂症提供了强大保证。
“现在骨科微创治疗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类手术中,创口小、出血少、效果好、恢复快的特点让患者告别了‘伤筋动骨100天’的漫长恢复期。再加上多学科会诊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综合诊断及治疗。”张亚宁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启用更多的新技术,努力让每一个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