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航“心”健康 托起“心”希望

2023-04-18 09:20: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他们用一项项新技术呵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射频消融与起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技术特色显著。

  敢于担当,追求卓越。他们牵头成立胸痛救治联盟,不断扩大胸痛中心建设,打造心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使区域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16年被批准为山西省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成为山西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成为我市唯一一家省级双重点学科;2017年9月被批准为标准版的国家级胸痛中心;2018年被市卫健委授予临汾市房颤中心牵头单位;2021年被市卫健委评为“平阳优专科”……

  他们就是临汾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护团队。30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切实担负起人民群众“护心人”的神圣职责。

  构筑一流人才队伍

  奠定学科发展基石

  “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育人才、建梯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邓俊萍充分发挥骨干“传帮带”作用,放手不放眼,让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完善亚专科建设,实行小组负责的精细管理模式,下设7个亚专业,11个医疗小组,各亚专科技术水平取得长足发展。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现如今,科室共有医护人员114名,主任医师8名,博士3名、硕士27名,这支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竞争力强、功能分科及专业梯队合理的人才队伍,让临床科研能力迅速提升。科室目前有在研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国家级十三五项目2项、国家级横向课题5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3项、器械临床试验2项,近三年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作为省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单位之一,心内科于2014年购进首台Carto系统,至今已开展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500余例,成功率达90%以上。在心脏起搏治疗方面,是省内较先开展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单位之一,至今无失败病例。”邓俊萍介绍。

  2023年春节前夕,65岁的张大爷因快速房颤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经过邓俊萍团队精心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为了预防中风,新年过后,邓俊萍与主管医生郭辉为张大爷成功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手术。“第二天我在病房楼道走了好几圈,都没觉得气短。”术后张大爷感觉非常好。

  “几年前,这类患者只能到北上广等城市做手术。如今,左心耳封堵术已是我们的常规手术。”邓俊萍说。规范化诊疗和一站式手术大大降低了再次发生房颤、血栓和栓塞的风险,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对于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心内科CCU,每年救治1000余名危重症患者。该科采用个体化的镇静及镇痛管理,配备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血气生化分析仪、多功能床和信息终端等设备,单病种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救治各项医疗指标符合国考标准,有效促进了重症患者术后身体和心理快速康复。

  63岁的刘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家耽误了4天,生命危在旦夕,被转入心内科CCU。CCU主任冷文俊带领团队争分夺秒进行抢救,10天后刘先生生命体征平稳,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

  按下学科发展“快进键”

  创建四个“国家级示范中心”

  2021年10月,市人民医院心脏康复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这是该院被授予国家标准化胸痛、房颤、心衰及高血压四大示范中心称号后,向国家标准化心脏病示范中心“大满贯”目标迈进的坚实一步。

  2019年,市人民医院牵头成立临汾市胸痛救治联盟,对全市所有二级医院进行全覆盖规范化培训,建设起心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促进整个区域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该科正在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更加关注基层救治的规范化,胸痛患者就诊绿色通道及高质量医疗服务正从城市延伸到县域、联结到乡村。

  2022年10月12日凌晨,随着救护车的呼啸而来,胸痛中心团队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

  患者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室颤动,两次电除颤效果不佳,洪洞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在转运途中将患者病情及心电图发送至该中心微信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通知后,胸痛中心主任王益民及心内科值班医护立刻到位,通过绿色通道,患者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检查和手术,仅1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365天+24小时”的工作状态,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600例,是该团队繁忙工作的一个缩影,更是他们对“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救治理念的完美诠释。

  为满足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患者的需求,该科于2021年12月成立心脏康复中心,成为省内率先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的科室之一。该中心配有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仪、体外反搏、六分钟步行试验、跑步机、训练踏车、无创心排等先进设备,助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张先生深有体会。去年,张先生患上了心梗,脱离危险后,患上重度抑郁,反复出现胸痛、胸憋、气短,日常活动受限,“为什么我一直有症状,我该怎么办?”经过CPET测试,心脏康复中心主任陈秀琴为他定制了康复计划,经过运动训练,张先生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回归正常生活。

  心脏康复中心的设立,使该科实现了集预防、救治、康复于一体的心脏病全程闭环管理,减少患者猝死率、再发病率和再住院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创新造福民生

  勇攀高峰走在前列

  医疗技术永远是学科发展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最早使用冠状动脉内超声、血流储备分数测量诊疗技术和设备,首家引进和开展主动脉球囊支持设备和治疗技术,最早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最早拥有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并用于指导心动过速,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填补了一个个技术空白。

  “我们能完成国内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庞卫乾介绍,心内科不断开发前沿技术,成为首个在市级医院成立结构性心脏病亚专业的科室,极大推动了我市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77岁的单大爷主动脉瓣的三个瓣叶已经钙化、黏连,今年3月19日上午,庞卫乾带领团队,仅用2个小时,顺利为单大爷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不开胸置换了重度狭窄的主动脉瓣,打开了患者心脏的阀门。这是继2021年该科在晋南地区率先开展TAVR手术后的第10例,让该科的技术水平取得进一步突破,向国内先进水平迈进。

  近年来,继发性高血压的规范诊治成为越来越多高血压患者的诉求。高血压中心启动后,在顽固性高血压、重症复杂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治疗方面的建树,完成了国家十三五攻关课题——“H型高血压的规范化诊疗”,并开展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使越来越多的青年高血压患者得到根治。

  一个月前,一位27岁的患者血压竟达到190/130mmHg,因只是头晕并未在意,病情加重入院时血压飙升至203/138mmHg,且对症治疗无效。“若是继发性高血压,只有找准病根,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高血压中心主任甘玉君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检查,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双侧肾动脉主支管腔狭窄导致肾脏血流灌注降低而引起的高血压,通过经肾动脉介入治疗控制高血压、逆转肾功能和改善预后,达到治愈效果。

  从创业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花开满园,这是自1989年建科以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几代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硕果。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心内科将继续创新学科发展思路,精耕细作,苦练内功,发挥重点专科作用,全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在打造区域心血管医学高地的康庄大道上砥砺前行。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