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骨科常规开展侧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2024-01-23 09:10: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1岁的徐奶奶曾做过腰椎手术,但多年后旧疾复发,导致她再度直不起腰、走不成路。近日,市中心医院骨科“王文革团队”巧施妙手,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通过侧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精准清除病灶、重新加固椎体,让徐奶奶不仅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痛苦和风险,还在短时间内摆脱病痛、重新“挺直腰杆”。

  一年前,徐奶奶突然感到腰部酸痛,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连弯腰、挺腰、走路都变得困难。在家人的陪同下,她辗转去了多地多家医院,却得到一样的答复:徐奶奶多年前因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做过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而今第五节椎体又出现不稳定,需要再次进行开放手术,但风险和难度骤增。

  做手术,术后可能出现神经损伤、截瘫等,存在日后站不起来的重大风险;不做手术,腰腿部酸胀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徐奶奶一家为此焦虑不安、难以抉择,四处打听以探寻良策,继而得知市中心医院骨科“王文革团队”已开展多项脊柱微创技术,便慕名前来就诊。

  “这名患者的问题的确非常棘手。”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王文革说,“腰椎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第五节椎体相当于是腰椎的‘地基’,现在‘摇摇欲坠’,导致腰椎不稳、难以支撑整个身体。若采取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把原先打在第二节至第五节椎体上的8颗螺钉全部取出,再整体翻修、加装固定,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且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周期长。”

  针对徐奶奶的病情,王文革带领团队多次进行讨论,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反复研判,一致认为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难以耐受二次手术,侧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当前最优选择,不需“拆掉重建”就可精准实现“哪坏修哪”,既能避开有神经走行的椎管内操作,也能避免传统腰椎手术损伤神经的风险,可有效解决患者现在面临的困扰。

  侧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极高,市级医院能开展这项技术的少之又少。术中,王文革和团队紧密配合、默契协作,在患者左侧小腹部打开一个约4厘米的小切口,从腹膜外将血管牵向外侧,充分暴露病灶部位,再精准刮除病变、植入融合器,重新加固好第五节椎体,即刻恢复了腰椎的稳定性。

  徐奶奶术后恢复良好,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很快达到了出院标准。折磨她许久的病痛终于烟消云散,她的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家属感激地说:“感谢医护团队的仁心妙手,让老人重获健康、拥有幸福晚年。”

  随着年龄增长,在人体各个部位中,腰椎是最容易发生老化、退变的部位,病情严重者易出现下肢疼痛无力、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等症状。“王文革团队”自202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侧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以来,像徐奶奶这样慕名来做微创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并通过手术重新挺起了健康的脊梁,积累了良好的评价和口碑。

  “这项技术集合了ALIF(前路腰椎椎融合术)和OLI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良了入路和术式,适用于腰椎椎管狭窄、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等疾病。”王文革介绍,“虽提升了手术操作难度,但可使患者获益更大化,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避免了传统大手术后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

  更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是市中心医院骨科“王文革团队”一直致力实现的目标。为让诊疗变得更加“专而精”,团队细分为关节外科、运动医学、脊柱微创、脊柱矫形、创伤骨科五个亚专业,潜心精研、不断创新,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先后派出医护人员到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引进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外前沿的骨科微创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五个亚专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力,成功打造了‘单髁保膝’‘脊柱侧路’‘关节镜微创手术’等多个品牌。”王文革说,“我们会不断探索骨科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向着更精、更专、更强的方向继续奋进,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加规范化、微创化、精准化、数字化的医疗服务。”

  记者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