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俊平——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我们的环保工作有提高,有成绩,但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日前,记者就今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访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俊平时,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回顾去年的工作,李俊平娓娓道来,去年,临汾经济开发区出台了“秋冬防”攻坚行动方案,确保各层面、各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列入关停搬迁的佛塑集团临汾分公司已按要求时限实施关停;狠抓柴油车治理与管控和扬尘治理,13个建筑施工工地实现“六个百分百”和“十个必须”;狠抓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和督察“回头看”整改,逐项建立清单台账;修订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对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全区500余家各类餐饮门店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5家企业共14台锅炉已全部完成改造升级;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企业实行清单制管理;对涝洰河开发区段5个排污口进行了治理。
“今年是临汾经济开发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是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奠定坚实基础的一年。”李俊平说,今年全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围绕抓重点、补短板,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她说:“我们要聚焦治气目标,常抓不懈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加强工业治理与管控,积极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对接,在确保合规排放、绿色生产的前提下,帮助企业良好健康发展;二是在扬尘治理与管理方面,加强管控力度,科学治污、高效管理;三是在餐饮油烟、露天焚烧治理与管理方面,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监管;四是加强对全区施工现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备案,减少尾气排放。
李俊平告诉记者,今年,临汾经济开发区还将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示范创建行动;强化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督促各有关部门科学落实减排措施;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环保工作无缝对接、高效运转;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的创建,畅通公众互动渠道,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只有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将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无惧风雨,不畏艰险,为全面建设开放智慧绿色文明幸福的新临汾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李俊平话语铿锵,激情满怀。
记者 柴云祥
吉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松强——
提升环境质量 建设幸福家园
优良以上天数占79.2%,空气综合指数同比下降9.8%,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零天……吉县,这个以苹果、壶口瀑布闻名全国的山区县,绿色生态一直是她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吉县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狠抓环保督察整改,加大财力投入和环境执法力度,生态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吉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又将从哪些方面展开?近日,记者采访了吉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松强。
“我们要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工作,让吉县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努力成为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模范县。”赵松强表示,绿色生态是吉县的靓丽名片,也是生产优质苹果、发展全域旅游的必备条件。为此,吉县在巩固拓展生态屏障的基础上,始终保持不动摇、不松劲的工作定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打好蓝天保卫战,要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煤改生物质等清洁取暖,重点实施好城区集中供热工程,进一步加强散煤整治和扬尘、工业废气、柴油货车、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力争全年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要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管网,运行好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完成县城——车城段河道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和5处排污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好州川河人工湿地,加强河道日常巡查监管,确保州川河断面水质稳定达IV类标准。严格落实河长制,彻底清理河道四乱,全面加强县域内大小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要继续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采取“农户+站点+回收企业”的运作模式,在乡村设立果业废弃物回收点,通过实施奖补政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清理回收废弃反光膜、黑膜、果袋、农药瓶等,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坚持环保助推发展,逐步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赵松强表示,他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铁腕治污、综合治理,坚持日常执法和集中执法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努力建设美丽吉县、幸福家园。
记者 卢婷
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晓斌——
高标准保护 系统性治理
这是2019年隰县环保工作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优良天数292天,优良天数比例8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5,全市排名第二;河流断面采样监测数据表明,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83.33%,劣V类水体比例16.67%,出境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
但隰县不会就此止步,日前,记者就环保工作采访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晓斌时,他说:“虽然各项考核指标基本完成,但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再努力,再提高。”
“今年,我们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高标准保护,抓好系统性治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王晓斌表示,将继续抓好大气和水污染防治。
他介绍,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主要采取5条重要举措。一是启动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新建一座可容纳3台130吨燃煤热水锅炉的主厂房及脱硫用房、综合水泵房、空压机房等配套建筑,10月底前将竣工验收;二是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大畜禽养殖企业日常监管,严惩重罚违法排污企业,倒逼产业转型发展,对拒不整改的沿河违法排污企业,强制关停取缔;三是开展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专项整治,加大路检路查力度,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肆意抛撒等违法行为,彻底消除辖区内国三以下排放标准车辆营运行为和柴油车排气口冒黑烟现象;四是在县城东西山实施环城绿化工程,积极创建森林城市;五是结合县情实际科学规划,规范石料厂等露天矿山企业开采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盗采、无序开采、露天堆放行为,突出砖厂扬尘污染整治,彻底关闭取缔老旧工艺、环保设施不达标的制砖厂。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同样也有6条重要措施。”王晓斌说,一是要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坚决杜绝超标排入,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6月底前可达标投运;二是完善现有3处人工湿地工程,切实发挥净化作用;三是在紫川河主河道选址新建3片浅水池,形成自然湿地,用于净化污水处理厂排出中水,确保紫川河水质提升;四是加大对古城河段及紫川苑以北河段污水排污口入河整治,将建成区污水排污口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杜绝直排现象发生;五是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河道确权划界,实施“清河”专项行动,加强巡河巡查工作。六是加大技术和管理投入,规范午城污水处理站日常管理,确保稳定达标运行。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既是全县人民心中的期盼,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晓斌很坚定,“我们将一鼓作气、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坚决打好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记者 柴云祥
古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舒华——
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古县,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山区县,多年来,“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使得生态环境欠账颇多。
2019年,古县举全县之力,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历史遗留问题整治、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狠抓上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治、狠抓基础薄弱问题整治,全县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2020年,古县将如何改善生态环境?采取那些措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日前,记者采访了古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舒华。
“环境治理绝非一日之功,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抓紧不能放松。”刘舒华说,2020年,古县将集中优势兵力攻重点、克难点,付出百倍努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扎实推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刘舒华说:“最大决心、最强手段、最实举措、最大力度四个‘最’,是古县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法宝。”
用最大决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聚焦“做强能源产业”,以经济开发区重新规划建设为契机,统筹抓焦化产业升级改造。一方面聚焦“擦亮一张名片”,狠抓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全市乃至全省走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用最强手段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在继续抓好“秋冬防”工作的同时,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深入治理,提升深度治理水平,优化传统产业布局;抓好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工作,全力确保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区域真正实现散煤清零;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为汾河水污染治理“交总账”作出古县贡献,绝不拖全省、全市后腿。
用最实举措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天然气置换工程,既解决好现有焦化企业停运后居民生活用气及部分群众的供暖用气,又解决好64万平方米煤气锅炉用户的取暖问题。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树立典型,推广老母坡煤业矸石山治理经验,全面建设绿色矿山。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把“三城联创”向农村延伸,大力整治农村生活污染,打造“一线一片”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样板村,撑起古县的“门面”。
用最大力度补齐环保工作短板。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环境信息采集网络和企业在线监测监控,提高科学治污能力,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环保工作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保障,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污染治理、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投入。
记者 刘超
大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宇——
在享受绿水青山中奔向小康
“去年,大宁县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全市排名第一;昕水河黑城村国考断面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圆满完成市定目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环境持续向好。”近日,大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樊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大宁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表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事关大宁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大宁全县上下必将坚决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早日实现。
樊宇介绍:“与我市的其他县(市、区)相比,大宁县的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空气、水质好且县域内无污染性企业,具有良好的生态底色,但这并不代表山区小县的环保压力就小。”
今年,大宁县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已定:大气环境质量要持续改善,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要明显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昕水河黑城断面水质达Ⅳ类;土壤污染防治能力要得到提升,严格防控土壤环境风险。
樊宇说:“我们会从立足保护美好形象,做好大气文章;着眼崇尚自然禀赋,做好山水文章;尽力留住鸟语花香,做好田园文章这三方面着手,总结经验、再鼓干劲、乘势而上,为取得更好成绩不断努力。”
“乡村振兴,环保先行。”樊宇表示,当前,大宁县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垃圾分类、集中、处理不到位,以及土地面源污染等。这也成为大宁县紧抓农村生态环境工作的重点。对此,大宁县将从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进“有机大宁”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竭力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樊宇表示,大宁全县上下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各项工作都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时间节点化、可操作化,盯住一个事情就要有一个结果,“实打实”“硬碰硬”“真对真”抓落实,真正在“实”上下苦功夫,对每一项工作,都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努力赢得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大宁人民在建设绿水青山中实现脱贫,在享受绿水青山中奔向小康。
记者 卢婷
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持生态立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的思路。”谈及今年永和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范洋平思路清晰、态度坚决。
今年,永和县的工作目标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市首位;芝河入黄口出口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体标准要求;全力提升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量逐年减少。大气污染防治:以企业排污、二次扬尘、柴油货车、面源污染、散煤燃烧“五大污染源”管控为重点,确保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水污染防治:以“河流清洁百日行动”为抓手,以“管厕所、清垃圾、治四乱、疏河道、抓绿化”等专项治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长短结合,疏堵并举、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坚决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土壤污染防治:重点抓好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强力推进工程废弃物专项整治,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范洋平说:“我们详细制订了生态环保工作考核目标任务,建立一整套完善、客观、公正的考核机制,靠制度管人管事管进程,以结果论英雄,拿数据看成效、兑奖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月11日起,永和县全面启动“河流清洁百日行动”,网格化、地毯式排查、管控、治理,不到一个月时间,芝河水质从劣V类变为Ⅲ类水体,达到了省市考核标准。
范洋平表示,“河流清洁百日行动”是永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切入口”,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书记、县长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县级领导全员参与,7大战区、4个片区精准制订“两单两表”,一天一调度、十天一例会,建立了暗访工作制、定点督办制、通报曝光制,分阶段推进工作任务落实。3月15日,“一纵、两横、三个推进、五个清零”第三次大会战全面打响。5月底前,直排河流污染源将全部清零,二季度芝河水质稳定在Ⅲ类水体标准。与此同时,持续开展去年以来李云峰代市长亲自安排推动的城乡环境“四容四貌”专项整治,以高压态势强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路域环境整治、建成区“打违治乱”、封山禁牧等专项行动,健全完善生态环境长效管控机制,确保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
记者 卢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