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可以说每天都能发现污染环境的行为。我家住北城,如果我晚上出来逛一圈儿,就能发现密闭不严的渣土车、违规进城的大货车、烟熏火燎的烧烤摊,还能听到周边建筑工地传来的噪音。”市民张耀生说,对这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很多人司空见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观念进一步纵容了那些环境违法行为。
张耀生建议,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应探索设立“有奖举报”办法,一是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环境,二是震慑那些污染环境的人。
“前些年,我先后在江苏、河南打工,有些地方已经设立了这样的制度,对举报环境违法并提供有效证据的给予奖励,效果非常好,像是给那些环保违法的人念了‘紧箍咒’,他们自己就要掂量着不敢再污染环境。”张耀生说,临汾环境压力比较大,更应该出台相关办法。
张耀生认为,对污染环境行为要予以重罚,对有效举报要予以重奖,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他说:“我和以前的同事聊天,他们河南就采取了‘有奖举报’措施,很多人看到施工工地的扬尘、冒黑烟的货车和企业的排污现象,马上就会录制视频、拍照片,通过环保局设立的举报通道进行举报。当全社会都紧盯着各类环境违法问题时,这类现象就会大幅减少。”
“电话举报的方法市民参与度不高,网络举报方式更加便利。现在网络发达、技术先进,通过APP、公众号等渠道,完全能够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举报,还能上传照片、视频等有效证据。”张耀生希望,生态环保部门应该尽快实施“有奖举报”办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将奖励情况进行公示、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发力保护生态环境。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