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社会共治

2021-01-25 10:06: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入冬以来,“临汾蓝”不时出现在我市各大媒体的封面、头条上,一幅幅天空湛蓝的家乡美景,让很多临汾人倍感自豪。

  “这两年,市区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冬日里的蓝天白云和繁星满天让土生土长的临汾人刷爆了朋友圈。”日前,记者与市民杨帆聊起最近一段时间的“临汾蓝”时,他这样说。

  “临汾生态环境能有这样的成绩,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的重视和大刀阔斧的治理。”杨帆说,他记忆中市区是包围在一个个钢铁厂、焦化厂、洗煤厂中间的盆地,并且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烧煤取暖,一股股刺鼻的煤烟味,这些都是他对儿时家乡的记忆。

  “近几年,市区周边的煤焦铁厂子不见了,冬天也没有了煤烟味,这都是党和政府带领广大干群共同努力的成果。”杨帆感叹道,如今市区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社会共治上还有所欠缺。

  散装物料车呼啸而过后的灰尘漫天、一股股青烟下扎成堆的秸秆焚烧、一条条被报道的环境污染实例……杨帆一一举例后说,“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单一主体的监管远远不够,需要每一位临汾人共同行动,才能达到社会共治、持续改善的目标。”

  对历史情有独钟的杨帆闲暇之余研究、总结了一些历史经验,他说,“从其他国家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经验来看,只有在政府监管、法治保障、公众参与多管齐下的框架下,环境治理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杨帆说,他曾听一位在生态环境系统工作的同学讲述,我市的环境执法运用了不少的科技手段,并且现场检查执法频次也很多,处罚更是全省最重、最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有些企业为了利益,顶风作案违法排污;有建筑工地疏于管理扬尘不止;有些群众思想滞后,漠视保护生态环境……

  “人力终有穷尽时,再多的环境执法人员也不能保证没有一起违法排污事件。”杨帆说,要想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需要社会共治。他希望今后我市能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面,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有效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污染防治,进而形成生态环境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记者 刘超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