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外奔波三天,辗转三百余公里,爬上52个山头,巡检线路69公里、铁塔169座——这只是李兴国一次普通的输电线路巡检任务。过去的十年时间里,李兴国经常翻山越岭、穿梭密林,长期跋涉于人迹罕至之处,守护着一条条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
3月18日下午,李兴国刚刚完成了一次在蒲县的巡检任务回到公司。这次在沙尘天气中奔波了三天,浑身都是风尘仆仆的痕迹:蓝色工装明显发黄,裤腿上污迹斑斑,鞋面上遍布尘土……
李兴国是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中心的职工,该中心负责临汾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对临汾地区的安全可靠供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所在的班组承担了尧都区以北、霍州市以西等大片区域的1665座铁塔、521公里输电线路的运维。
输电线路是电力保障的基础。李兴国的工作就是检查线路,查看铁塔本体及其零部件是否存在缺陷,线路沿线环境是否存在施工、植树、机械作业等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这份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工作环境恶劣——高压线路及铁塔往往分布于渺无人烟的丘陵、山区等地,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是李兴国和他的同事们在巡检时,硬生生蹚出一条条山间小路;以前,当要巡视山顶和山脊的线路时,需要一路攀爬,李兴国每天的微信步数可达四五万步;野外工作,吃饭是个大难题,李兴国和同事早养成了“早晚两顿饭,中午啃干粮”的习惯。
相较多年来天天爬铁塔,现在的巡检方式已经发生了大变化。2020年,李兴国带领一个5人团队参加了全省电业(国网)系统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第一名,以此为契机,运维中心开始大力推广无人机巡检技术。
如今,无人机巡视已在逐步代替人工巡视。“以前,巡视山顶一座基塔比如需要5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5分钟。”李兴国说,无人机巡检大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及人身风险,巡检质效更高,往往能发现一些人工巡视发现不了的设备缺陷。
奔波三天回到公司,并不代表这趟巡检已经完成。记者看到,李兴国已经第一时间打开电脑,开始查看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李兴国说:“这次我们巡查的范围包括输电线路跨越三交河林场、乔家湾林场、北峪煤矿采空区等特殊区域及刘家垣、西平垣等人员活动密集区域,无人机共拍下700多张照片,我们需要一张一张过目分析,通过照片查看线路的运行状况。”
铁塔的绝缘子有没有破损,防鸟、防雷装置是否完好……李兴国翻阅着一张张照片,专业地审视每一个细节。他说:“线路运维干系重大,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隐患、揪出问题,让输电线路时刻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整个区域的用电安全。”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