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勠力奋进,按照“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思路,扎实推动环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2021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32,同比下降12.2%,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第24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谋远固本、久久为功,以更高标准推动污染防治攻坚。那么,新的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有何新思路、新举措?日前,记者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访了部分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现将访谈稿件分期刊发,以飨读者。
市生态环境局尧都分局局长李杰
补短板强弱项 抓重点攻难点
重污染天数11天,同比减少12天;河流水质交出两个“四类”答卷;受理群众举报案件的结案率达到100%,全区未发生任何污染事故……
2021年,尧都区按照“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工作思路,坚持生态先行理念,以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责任为主要抓手,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今年,尧都区的生态环境工作将如何开展?
市生态环境局尧都分局局长李杰这样说:“2022年,我们将紧盯中心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充分发挥统一牵总的环境监管作用,从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逐步推进实现全区铸造企业进入园区,推动砖瓦、洗煤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在完成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和大宗物料清洁运输,鼓励工业炉窑清洁化燃料改造。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000余辆。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评估,着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继续对汾河流域27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水质监测,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整治,巩固黑臭水体的整治效果,强化截污纳管,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建立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开展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试点工程,探索建立适合本地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管理和技术体系,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
在固废、危废监管方面,全面落实企业环境管理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申报登记等各项制度,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环境风险防患意识;加强医疗废弃物源头分类和医疗废物交接、处置全过程管理,执行转移联单并做好交接登记,加大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确保医疗废物全部规范处置。
在生态治理方面,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工作,坚决防止重大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聚焦自然保护区内采石采砂、工矿用地、核心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四类焦点问题,保证自然生态环境安全。
记者 刘超 文/图
市生态环境局洪洞分局负责人郭志刚
健全管控机制 提升防治水平
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58,同比下降18.1%,累计降幅全市第1;汾河流域天井断面水质稳定达Ⅴ类;霍泉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2021年,我们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抓环保工作,县调度中心和中建环能专家团队密切协作实时调度,生态环境、住建、能源、交通等部门齐抓共管,各乡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回顾去年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洪洞分局负责人郭志刚发出这样的感叹。
“2022年,大气、水、土壤三大方面的污染防治我们都有了具体的计划。”郭志刚说。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空气质量实时调度工作,联合专家团队强化溯源分析,健全管控机制,实施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作;督促山西焦化按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开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督促各乡镇开展燃煤、燃煤炉具和柴火等清零行动;联合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重型燃气车入户专项检查,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管理;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按照省、市要求,及时响应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工作,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应急减排措施。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坚持好常态化“查、测、溯、治”工作模式,让污染源无处可藏。持续做好雨污混排管控,在雨季前后主动作为,尽全力减少雨污混排的影响,保证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继续做好交办入河排污口的整治销号工作。全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临时措施(一体化设备)早日投入运行。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督促山焦、三维、民生垃圾3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对照隐患排查报告,编制整改方案,根据方案进行整改。规范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提高环境风险防患意识,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场整治,对辖区内遗报、漏报或新发现的固体废物堆存场所以及无主堆存场所,按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并进行整治。
郭志刚表示,他们将继续严格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固化、制度化各项监管机制,严查重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记者 刘超 文/图
市生态环境局霍州分局局长杨民祥
强化工作联动 严肃巡查执法
“我们以环境治理提升为目标,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日,市生态环境局霍州分局局长杨民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霍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4,优良天数为225天,重污染天数为13天,同比减少7天,汾河地表水达到Ⅴ类水体。
过去一年,霍州市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完成深度治理46家,对企业实行驻厂监管;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实现了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锅炉低氮改造;大力推进散煤整治、清洁取暖改造,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全面加强秸秆禁烧,严格实行市、乡、村、片四级网格化监管制度,确保监管到户、责任到人,做到全覆盖、无盲区。在水污染防治和固废治理中,对已整治最终保留的30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建档立标,确保责任到人、规范管理,同时开展联合执法,重点产废企业全部执行电子联单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杨民祥说:“2022年,我们将健全环保工作机制、推进环境质量与管控精细化、严格环保监管执法,努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他介绍,要不断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制度,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实现对各网格区域的全方位、全覆盖,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执法、环境监测预警等方面制度,建立环保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制度,大力宣传绿色环保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多位一体的环保工作格局;要全面推进环境质量与管控精细化,从工业企业治污控硫向无组织排放烟粉尘等方面转变,严格落实错峰生产管控和秸秆焚烧管控措施,扎实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和散煤治理。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排污口、农业农村排污口、城镇生活及其他排污口的规范整治和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切实改善汾河水环境质量,开展农村千人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要持续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加大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全面完成环保问题整改任务,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建立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强化工作联动,严肃巡查执法,不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市生态环境局翼城分局局长李维跃
扛起主体责任 筑牢生态屏障
2021年,翼城县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5,在平川7县(市、区)排名第1;浍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去年,我们将‘精准’二字贯彻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切实提高了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市生态环境局翼城分局局长李维跃说,“2022年,我们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李维跃表示,将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在蓝天保卫战上,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和提标创A行动,进一步扩大清洁取暖改造范围,推动散煤治理常态化。同时,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以钢铁、铸造等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炉窑综合治理;以汽修、加油站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面源管控,不断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碧水保卫战上,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组织实施县城及周边重点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强力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涉水企业深度治理提标改造,开展浍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动态清零。
在净土保卫战上,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等行为。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在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上,推进“两山六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违规违建问题排查整治,坚决杜绝违规违建等问题发生。
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上,全面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实现对全县排污单位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加强环保司法联动,坚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记者 刘超 文/图
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局长樊海云
紧盯突出问题 打好攻坚战役
2021年,曲沃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大气环境综合指数为5.02,同比下降12.5%,六项空气质量因子全部呈现下降态势,其中PM2.5平均浓度44μg/m3,同比下降12%,在全市沿汾县(市、区)排名第一。
“我们全力以赴抓防治,生态环境工作呈现亮点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服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市生态环境局曲沃分局局长樊海云如是说。
他介绍,曲沃县集中发力“秋冬防”综合攻坚,采取“五集中”工作法,紧盯工业企业、煤烟尘、柴油货车、扬尘管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4+1”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工业企业管控、散煤清零、油烟管控、扬尘管控、车辆管控、重污染天气应对。2021年,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夏季重点大气污染物专项整治行动、“利剑斩污”行动等,推进优化调整工业布局、清洁取暖改造、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涉气”治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治水”9项举措进展顺利,深入实施汾河廊道曲沃段水生态及盐碱地综合治理与提升工程项目,有效改善了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在“治土”防控方面,完成了54家重点工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防控防治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2022年工作怎么干?樊海云思路明确:“我们将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向好改善为目标,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制定实施《曲沃县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举措》,紧盯‘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夏季臭氧与细颗粒物协同治理、秋冬季综合治理和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等,补短板、强治理、严管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樊海云说,要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和提标创A行动,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工业企业精细化管治水平,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要继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提升涉水企业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能力改造,实施浍河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确保汾河、浍河曲沃段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要继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和非煤矿山高标准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市生态环境局蒲县分局局长付国平
巩固创建成果 持续改善环境
“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在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基础上,再次拿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任务。”近日,市生态环境局蒲县分局局长付国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21年,蒲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7,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天数比例89.8%,全市排名第2,皮条沟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付国平说,去年以来,蒲县实施点面结合,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对“两高”项目严禁准入,加快清洁取暖进度,整治重点VCOs污染行业;综合施策治理,坚决打好打赢碧水攻坚战,持续开展排污口整治和“回头看”实现动态清零,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登记,开展水源地执法检查;预防保护并举,坚决打好打赢净土防御战,健全煤矸石环境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严防煤矸石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全面推行“双随机”、在线监控、用电监管等环境执法监管新模式,持续保持高频次、大力度、全覆盖的执法监管。
“我们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生态环境治理还面临严峻的挑战。”付国平说,目前还存在水污染防治设施有短板,煤矸石治理任务重,“散乱污”企业有抬头等不足。
付国平说:“2022年,我们要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各方责任,大力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持续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付国平介绍,要实现散煤和燃煤炉灶“双清零”,“禁煤区”内全面禁止储存、销售、燃用煤炭及其制品;要抓好煤矸石固废治理,提升一批生产并配套了排污场地的企业,严格按照环评标准规范填埋整治,规范一批生产但没有排污场地的企业,推动尽快配套排污排渣场地,关闭一批无排污场地的“散乱污”企业;要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手续不全、非法生产经营、超标排污、逃避监管、数据造假、不执行“秋冬防”错峰生产管控等行为;要强化环保职能保障,继续开展系列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大气、水、固废、辐射等专项监管,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