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成立于2021年3月16日,承担着我市质量方面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粮油、农产品、畜产品、工业产品等相关产(商)品的政府指令性监督检验、风险检验等检验检测任务,是我市检验检测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技术人员最多、检验检测水平最高的综合性技术机构。
如今,市综检中心成立已整整一年时间。过去一年来,该中心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2022年的工作怎么开展?3月16日,记者就有关问题走访了市政协委员、市综检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杨晓红。
“今天正好是市综检中心一周岁的‘生日’。”杨晓红说,市综检中心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综合检验检测职能,为服务政府监管、企业发展和民生健康作出了贡献,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杨晓红介绍,在深化改革方面,他们建立了运行机构,完善了运行体系,制定党建、业务、财务等方面规章制度40多项,完成《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统筹业务开展和资质变更工作,取得了药品及产(商)品检验资质认定证书。在检验检测业务方面,完成汽油、柴油产品质量检验任务439批次,完成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54115台(件),完成特种设备检验10731台(件),完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797人次,完成药品检验样品594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825例,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1957例。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52例。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面,班子成员分别6次带队前往社区、商场、企业等场所,对在用压力容器、电梯、计量器具等使用和运行情况提供技术服务,2021年共服务企业5095家,检验检测计量器具、特种设备、质量检验60034台(件)。
同时,市综检中心的检测能力实现了有效提升。在产品领域,该中心具备对食品、建筑材料、化工产品、轻工产品等9大类256种产品790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在医疗领域,具备对中成药、中药材、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医院制剂和药用辅料七大类13722种78个参数的药品检测能力;在特种设备领域,具备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检验能力;在计量方面,建立了70项全市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可开展135项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
杨晓红说:“2022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在全市检验检测工作会上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围绕服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先行’两项活动,推进‘三不’一体、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达到政治、服务、检验检测、作风建设四个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助力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建设检测硬支撑,把握重点项目。一是将启动已在我市落地的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二是在今年六月份同时完成我市的食品检验检测项目和“山西省豆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核验收工作。省级医疗器械检验项目完成后将促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食品项目验收后将承担市政府下达的食品检验计划,豆制品检验项目完成后将承担全省豆制品的检验检测、评价检验和豆制品的标准验证工作,也将在全省拥有该类产品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提高检验软实力,加强人员培训。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优选学科专家或技术翘楚进行技术指导,在内部选出技术优秀人才进行专项业务和岗位技能培训,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三方优势资源的精准对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建立共享实验室,开放检验检测服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提升服务能力,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先行”活动贯穿全年,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向服务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服务和帮助。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信访等方式了解民生需求,确定具体服务对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详细列出具体任务、主要举措、责任主体、目标效果、完成时限,确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节点决定起点,开局关系全局。杨晓红说:“2022年,是各项检验检测工作再创新佳绩、再铸新辉煌、再上新台阶的一年。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出成效,检测业务创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