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方在指导学生们制定复习计划
临汾新闻网讯 高考延期,考生备考“战线”拉长,在这个特殊时期,考生该如何调整心态,如何进行复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临汾三中副校长柴方。
复习策略是关键
高考已进入冲刺阶段,复习策略是关键。柴方说,考生要紧跟老师,更要量身调整个人复习计划,踏踏实实往前走,始终保持学习、生活的节奏与高考同频共振。
“复习要讲究策略。考生要巩固基础,回归教材,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及核心要义等内容,不要把精力过度分散到每个知识点上。”柴方认为,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不要盲目去追高难度试题,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部分;成绩较为理想的同学,可以规划时间突破几个自己的薄弱点。但切记不要盲目刷题,这样对成绩提升没有显著作用,还容易陷入死循环,停留在“会做的题永远会做,不会做的题永远不会做”的状态。考生要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求助。
情绪调整不可少
“在高考延期的大背景下,考生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利用延长的一个月时间做些什么?’”柴方表示,考生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因为考试时间调整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复习节奏。
高考冲刺时间延长,一些考生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冲刺高考的过程是很艰苦的,一些考生用‘煎熬’来形容这个过程。”柴方认为,考生可将这种情绪波动使用各种减压法来释放:通过增强行动力,达成一个个小目标,建立正向反馈;多对自己说“我能面对”“我能解决”等心理暗示,逐渐形成积极心态;与亲朋好友积极沟通,遇到问题及时交流获得支持和帮助……
柴方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调整情绪“四步法”,供考生参考。第一步,要让自己的生活有序化,帮助自己在心态上取得平和;第二步,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就能实现;第三步,不要与父母讨论那些容易引起情绪变化的话题,避免情绪产生波动;第四步,把自己的复习环境布置得温馨有序,同时让那些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的物品远离视线。
时间安排要合理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其实说的就是怎样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考生可以把每天的时间分割为整段和零碎时间,以15分钟为单位,按其倍数划分。整段时间用于复习重点、难点知识,零散时间安排背诵或者需要记忆的单词、公式、定理等微知识。”说起时间安排,柴方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4个记忆黄金时间,把握好即可事半功倍,保证学习的效率。清晨起床后,适合学习难以记忆的内容;8时至10时,适宜学习需要周密思考、分析判断的内容,是攻克难题的最佳时间;18时至19时,是复习、归纳、整理学习内容的黄金时段;晚上临睡前一小时,复习难以记忆的内容,因为在睡梦中大脑会继续加工这些信息。
考生可将时间安排写在台历或便利贴上,做完一项划去一项,协助自己进行时间管理,提高效率。
健康配方要科学
要战胜这场高考“加时赛”,后期拼的一定是体力,将时间全部留给书桌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尤其不能熬夜打消耗战。柴方认为,考生要调整学习节奏,与高考保持一致,并保证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和专注力应对学习。
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是这个阶段的重中之重。运动不但能使人放松,也能增加记忆力和专注力。即使课业再多,考生每天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运动量,以推动整个备考期间的身心健康。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柴方建议考生采取灵活、多元的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在保证适量运动的前提下,考生也要加强饮食搭配。牛奶、蛋类、肉、鱼虾和蔬菜、水果,一样都不能少,适量摄入可改善营养,为健康体魄续航。”柴方说。
柴方表示,考生面对紧张、高负荷的高考冲刺,一定要吃好睡好,放松心态。高考就像一场马拉松,谁能有条不紊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记者 郭秀婷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