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手机管控,家校该咋办?

2021-04-07 09:43: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指导中小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手机管理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通知》印发后,学校、老师、家长怎么看?有些什么好做法?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管控中小学生手机是社会共识

  说起学生手机管控,襄汾中学校长刘彦青特别有感触。“十余年来,因为手机,我们一直在和学生做着顽强斗争。学校明确规定学生进校不准带手机,并将其写入《襄汾中学学生行为管理考核细则》,班主任也多次开班会重申这一规定。可进校带手机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有一次督察员没收了十几部手机,我们为此召开了全校大会,对带手机进校的学生按规定进行了公开惩戒,对广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

  在中小学校,如何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一直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手机不当使用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和情绪,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障碍、视力下降等问题。更有甚者,因过度沉溺玩手机而导致网络成瘾综合征,部分青少年出现了持续抑郁、躁狂等不良心理疾病。因此,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诉求。

  市教育局政教科科长闫君认为,《通知》的出台,从国家层面完善了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制度,为学生使用手机“立规”,为广大家长教育孩子“立威”,为学校加强手机管理“立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操作性。不仅有利于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健康快乐成长,而且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管”与“教”结合,才能化危为机

  记者了解到,《通知》出台后,许多学校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陈述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存在的诸多弊端和危害,呼吁家校协作严控手机入校园,共育学生健康成长。

  临汾一中通过家长微信群、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宣传教育部下发的《通知》,同时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校园电子屏等方式宣传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并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科学理性认识并合理使用手机。按照学校规定每学年开学初会与每名学生签署《使用手机公约》,同时将手机管理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范围,德育处、年级组、学校值班人员、班主任、公寓生活老师、学生自律委员会等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违规携带、使用手机行为的检查督促力度。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经年级组和班主任审核同意,将《审核同意书》与手机一起保管至学生公寓提供的个人储物柜,禁止带入课堂。凡发现学生未经允许带手机入校,学校将立即收缴,由班主任暂时保管,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根据校规校纪惩戒处理。

  那么,如果学生遇到突发情况要和家长联系怎么办呢?对此,该校教师赵康表示,其实学校的管控措施是十分人性化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要,畅通了各类沟通渠道。学校公寓内统一配备了电话,能够保证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正常联系与沟通。其次,学校教学楼、校园活动区等公共场地设立了公共电话,校门卫室有固定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当然,必要时也可借用学校老师电话联系,家长如急需联系学生,可直接联系班主任。

  “学会正确使用手机是一门必修课,也是当下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坚持‘管’与‘教’结合,才能化危为机,让手机为学生成长助力。”赵康说。

  家长做榜样,手机管控才能有效果

  手机管控工作不仅仅是对学校提出要求,将手机隔离在校园之外即可,而更多的是需要“打组合拳”,依靠家庭和青少年个体来完成。对此,家长该怎么做呢?

  “做好正面榜样,树立家长威信。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学生家长贾国梁表示,“在家庭里制定一个手机使用公约,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手机使用的管理规定。家长带头行动,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要多陪伴孩子参加户外及其他活动,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防止孩子产生手机依赖。”

  贾国梁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同时也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建议家长,要将问题当作教育的契机,学会通过高质量的沟通解决问题,促进子女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学会倾听子女的想法,切忌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地引导子女转变思想观念。另外,要积极与教师联系,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手机管理共识,建立坚定有力的教育共同体。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坐在你的面前,你却低头玩着手机。让我们为孩子做好榜样,非必要不看手机,珍视亲情交流,智慧陪伴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贾国梁的一句话道出了广大家长的心声。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