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9月17日,尧都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五(6)班正在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第七讲《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老师张亚明的话语刚落,同学们便齐声回答。
《读本》是中小学本学期开始使用的教材,开学半个多月了,师生们对《读本》的反响如何?学得怎么样?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进市第一小学、尧都区西关小学、尧都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等多所小学,看到各校在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同时,创新了主题演讲活动、绘制思维导图、开设新闻直播厅等多种方式,扎实推动《读本》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为什么说‘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梦想如何才能成真?”9月16日上午,市第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吴宪带着下发不久的《读本》走进五(1)班教室,上了新学期第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吴宪为学生们详细解读了《读本》第一讲“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的具体内涵。
课堂上,吴宪从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梦”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张桂梅圆了千名山村女孩的大学梦到为了圆自己的职业梦而努力学习,她用一段段视频资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引出教材内容,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职业梦想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精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小学阶段的学习重在启蒙引导,我们通过观看视频、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要坚定信念跟党走,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底。”吴宪如是说。
课后,学生刘品皓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感受:“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插图,它给了我一种神奇而强大的力量。”“这本书里讲了许多前辈努力奋斗的故事,令我感动。”“我会跟着老师的步伐了解它、认识社会、掌握真理。”
开好主题班队会
从本学期开始,尧都区西关小学五年级各班在讲好《读本》的同时,还利用班队会开展了主题演讲活动。
《梦想从学习开始》《争当创造小标兵》……9月15日下午,该校五(2)班老师霍杨盼在班里开展了“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主题班队会,同学们道出了自己的职业梦想。
讲台上,学生辛梦茹开始了绘声绘色地演讲:“《读本》的知识真多,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呼风唤雨,都在电视、电话和人工降雨上实现了,从可望变成了可及。所以说,只要肯登攀,我们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我们学校通过开展演讲活动、分享阅读感受等方式,进一步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们。”该校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王红娟介绍,“课堂之外,《读本》内容也成了老师们的热议话题,学校教研组多次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就如何利用身边事例和红色资源教好《读本》内容进行了深层次探讨,这是一本好学、好用、有意义的教材。”
画好思维导图
“我画的这张思维导图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主要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它很薄,但很厚重……”9月17日上午,在尧都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五(6)班教室,该班学生刘诗淼站到讲台前,边拿着自己画好的思维导图,边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内容。
这是该校开设的《读本》创新课的一个缩影。本学期伊始,五年级的同学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读本》内容,采用手抄报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出五颜六色的思维导图。除此之外,五(2)班还结合自身特点,开设了新闻直播厅,同学们利用视频+解说的方式,拓展了《读本》内容,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奥运会、全运会等,弘扬体育精神,让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五(8)班的部分同学根据相关内容制作出卷卷画、折纸等手工作品,令人啧啧称赞。
“我们学校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平时的道德与法治课、班队会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该校校长李永艳说,“本学期,学校专门开辟了《读本》时间,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对教材教学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我们充分利用《读本》教学,在强化第一课堂的同时,大力开辟了第二课堂,将金句上墙、绘制思维导图、开设新闻直播厅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结合,通过理得清、看得懂,直观形象的画面、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住孩子,让他们把《读本》中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铸魂育人的目的。”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