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天中午放学后,请大家暂时不要离开校园,等待疾控部门的安排……”3月8日9时30分,市第一小学的广播响起,在六(4)班教室里,师生们没有慌乱,而是安静地在原地待命。
这是市第一小学今年举行的首次实地防疫演练,也是该校的第3次防疫应急演练。前两次的演练只有教职工参加,而这次六(4)班的学生也全部参加了演练,演练方式也从模拟场景换成了实地演练。
此次演练内容包括:晨检时发现一名发热学生;教室内上课时,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到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实地演练一
晨检时发现发热学生
9时,演练开始。同学们按照规定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依次通过测温区进入校园。测温时,学生子林体温偏高,值班老师将他带到临时等候区等候,并通知校医马上到现场。
校医经过体温复测和问询后,初步诊断子林为感冒,于是,马上通知家长带他去医院发热门诊检查。
医院根据症状体征流行病史作出初步判断,按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程序处置后,子林被诊断为感冒,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按照要求,他在医院门诊进行治疗后居家休息,待痊愈后再持医院康复证明复课。
实地演练二
上课时发现疑似病例
“老师,我有点头晕、恶心,浑身没劲。”……9时10分,同学们在接受体温测量后,有序进入教室,语文王老师开始上课。这时,学生小明突然感觉不适,并向老师报告。
王老师立即再次为小明测量体温,温度为37.9℃。之后,校医对小明进行体温复测问询时,了解到小明的爸爸近期到过高风险区,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得知这一情况,王老师和校医立即把小明带到学校新冠疫情防控隔离室,并上报给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和教导处,同时,与指定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联系。
学校消杀人员第一时间对教室、桌椅等进行了全面喷洒消毒。其余学生进入备用教室,两位老师代为管理班内学生,并对学生进行了情绪安抚和健康教育。
接到电话后,发热门诊医生迅速来到学校隔离室,接走了小明。
经诊断,小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学校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教育局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及疾控中心,并立即启动新冠疫情防控预案,通知消杀人员对沿途及教室进行全面消杀。
实地演练三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全体师生请注意:各班要认真填写《健康检测调查表》,并迅速交回。全体教师今日起不要外出,全体学生做好线上上课的准备……”这时,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师生们填写好调查表、开始在线上教学,之后进行居家锻炼,有序学习、生活。
最后,学校配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疾控中心人员快速到确诊学生活动过的教室、隔离室等场所,进行全方位消杀。
“我们让师生更加熟悉防疫应急演练流程,让他们对如何有效防范疫情、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有效提升了学校防疫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此次演练结束后,该校副校长吉立证说,“我们将从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预案,迅速整改提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