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让许多家长承载着无言的痛,却又满怀期待……4月12日,记者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这里看到140余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学生。多年来,该校的老师们用德育滋养孩子们的心灵,用爱点亮孩子们的希望。
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服务家庭、造福社会”为育人目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入手,开展挫折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等德育教育,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渐成长为自立自强之人。
挫折教育 学会勇敢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也要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4月8日上午,市特殊教育学校会议室里热闹极了,该校今年开展的第2场《如何克服困难》心理讲座结束后,近10名视障学生纷纷道出了自己的感受。虽然他们的眼睛看不到,但是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
这是该校开展挫折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一直将德育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心理教师的主导下,与班主任、语文老师配合,通过观看文化长廊、讲述优秀特殊人士故事、绘制“最美抗疫天使”等多种形式,开展挫折教育大讲堂。每次讲堂结束后,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战胜挫折的方法,老师激励他们自立自强、提升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
正是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这些特殊学生爆发出了不可小觑的潜能。在学校报窗的“活动剪影”里,有的孩子在快乐运动,有的孩子在认真劳动,还有的孩子站在领奖台上……多名学生在2020年省级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中获奖;学校舞蹈队、视力障碍学生甄浩宇表现突出,在2020年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分获舞蹈类和声乐类一等奖。
面对这些特殊学生,老师们付出了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学生们在认知理解、语言表达、学习习惯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听障76班教师王宝丽说:“他们虽然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你只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付出得够多,他们总会带给教师和家长惊喜。”
劳动教育 学会自立
“先蘸上白漆,再给小树穿上这件‘杀虫衣’……”3月12日下午,该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特别的劳动课——给小树刷白漆。
在培智6班的两棵杨树前,乔郭芳老师正耐心地、手把手地教3名自闭症学生给树刷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能起到杀虫的作用。通过这次劳动,他们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10岁的康康是一个自闭的孩子。刚来学校时,只会发一些简单的“啊、呀”字音,什么都不会做。一年来,乔郭芳细心地跟他交流,手把手地教他扫地、分点心,鼓励他和大家交流。在乔郭芳的指导下,康康不仅能说“老师早上好”“我要喝水”等简单的生活用语,还学会了自己穿衣、叠被、洗袜子等。康康的妈妈激动地说:“谢谢学校和老师,谢谢你们给孩子的爱。”
近年来,该校把日常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作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以生活适应技能为主线,细致入微地做好德育工作。利用每周一次的“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并制定“一日常规”和文明、卫生评比等制度,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文明习惯、良好品质、自律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我与春天共成长”“我与夏花同灿烂”“我与秋风齐收获”“我与冬雪藏万物”……该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体验活动,并将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心中,希望他们可以和健全孩子一样,接受教育、茁壮成长。
感恩教育 学会回报
《我和姥姥》舞蹈、《盲童之家》歌曲……4月11日下午,该校举办了一场感恩教育活动,学生们时而激情舞蹈、时而合奏乐器,时而引吭高歌,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登场,大家的掌声此起彼伏。
多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向该校及学生奉献爱心。今年春季开学后,市里为学校全体学生免除了伙食费,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负担。借此契机,该校积极开展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恩主题教育,不仅在校内组织学生演节目、写感受、送贺卡等,还分学段、分批次组织学生前往尧庙宫、尧庙广场等处打扫卫生,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家人、老师、亲友及爱心人士表达深深的谢意,在他们的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不仅要将文化知识和社会技能传授给这些学生,更要用德育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和自信。”对于学生的未来,该校校长吴笃贤满怀希冀,“希望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达到残健共融,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绽放。”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