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飞虎,市委党校市情教研室主任、市青联常委、法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行政法和涉农法律法规。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多次在省市党校系统赛讲中名列前茅,被授予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市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时明确指出,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市第五次党代会“1355”战略……以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凝心聚力实干,争先进位崛起。推进“双城”建设的城市定位,成为我市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迈进全省第一方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临汾篇章的重要抓手。近日,围绕如何推进实施“双城”建设,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委党校市情教研室主任孟飞虎。
记者:如何理解“双城”建设是省委赋予临汾的金字招牌?
孟飞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统筹推进“一群两区三圈”建设,临汾被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这一使命把临汾置身于黄河金三角区域和整个黄河流域来定位谋划发展,顺应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临汾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从整个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突出矛盾来看,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意义重大。黄河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受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流域产业层次不高、结构单一问题十分突出。同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特别是中上游地区降水偏少,自然恢复能力差,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超过上限。资源驱动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走不通,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实现黄河流域产业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而我们临汾正是黄河流域这一现实困境的缩影,我们应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产业转型的方向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的临汾经验。
从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已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来看,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意义重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助于增强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在城市群范围内,中心城市作为核心区,不仅能够吸收周边地区的要素资源以弥补自身短板,在集聚到一定规模时就能够通过扩散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形成较为紧密的经贸联系。周边地区通过发展配套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等促进本地全方位发展,由此产生更大空间范围的经济腹地,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临汾高质量发展。一般而言,资源的相对集中越高往往效率也会更高,其原因在于中心城市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更多的公共服务等,能够更好地集聚各类要素、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最大限度提高人力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心城市还可以促进区域城市体系的优化,提高空间配置效率。对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而言,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集中,不仅有助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实现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各类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经济总体效率,而且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下,还能够拓宽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加快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转型发展,从而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如何理解“双城”建设将成为临汾争先进位崛起的内生动力?
孟飞虎: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高质量保护的转型动力。长期以来,人类驯服控制黄河、治理开发黄河、索取利用黄河的追求和实践从无停息,“以水定产”“向河流要空间”“与河争地”就是河流被征服的典型过程,河流断流、湿地萎缩和水污染问题更是过度开发河流所导致的生态破坏缩影。但由于以往人类改造和控制河流的技术能力相对有限,难以对大江大河等流域的大尺度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干扰影响。而在人类控制能力快速提升的今天,流域不合理开发对流域生态的累积影响已成为生态安全的重大威胁,必须全面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以促进生态的高质量保护。
以生态高质量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环保动力。针对黄河流域产业低水平发展产生的水资源利用低效、用水浪费和污染问题,在山水林田湖草流域生态系统综合保护目标下,突出流域生态系统规律遵循和保护与发展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理性协调,坚持高质量保护为目标原则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协同推进流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科学调控的科学管理,倒逼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与转型发展调整。
以资源区位优势带动综合实力提高的发展动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的区域,它包括山西的运城、临汾,陕西的渭南和河南的三门峡四个城市。对于三门峡市,河南省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道:“支持三门峡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关于渭南市,陕西省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陕西支持渭南全方位深化与西安市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协作,推动工业倍增,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在加强与黄河流域省区域战略合作中,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关于运城市和临汾市,我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运城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知名旅游强市;临汾市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因此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临汾,如何把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需要全市干部群众集思广益真抓实干。
记者:如何推进“双城”建设,确保早日取得成效?
孟飞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用好省委赋予临汾建设“双城”的金字招牌,高质量编制“双城”实施方案,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具体来说,就是要紧扣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价值观意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当前,绿色发展正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拓展。在城市这样一个要素密集、联系紧密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如果不抓好绿色理念、绿色决策的“最先一公里”,就可能导致在污染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防不胜防。我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宁要”与“不要”,并非具体取舍,而是价值判断。我们将时刻铭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临汾的“成长坐标”,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为基本取舍标准、统领各项工作。做好能源转型文章,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统筹能源开发、能源储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工作,构建清洁化、多元化、智能化能源运行体系;做好绿色产业文章,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打造在黄河流域具有影响力的绿色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先导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加强流域生态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建设黄河中游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做好低碳生活文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
要紧扣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意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重要的是要突出中心城市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主要集聚在城市中,而中心城市呈现出更高程度的人口和产业集聚特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点-面”关系,中心城市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辐射效应与回流效应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并提升所在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到2026年全市经济总量迈进全省第一方阵前列;提高人口承载力,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建设,健全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高文化影响力,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打造具有临汾识别度的城市文化标识,建设区域文化中心;提高辐射带动力,完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增强要素集成、创新策源、区域枢纽等核心功能,形成联动中部城市群、辐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通过临汾一域的生动实践,为全省推动“一群两区三圈”新布局作出贡献、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