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美丽的语文世界里 ——记临汾市优秀教研团队、曲沃县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

2022-04-20 09:59: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语文教研组对老师进行评课议课

  临汾新闻网讯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首节线上语文课。《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说说看,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石猴刚出世时顽皮可爱,后来敢作敢为,大家推举他成了王!”“石猴聪明伶俐,能为大家办事,大家信服他!”“石猴寄托着作者吴承恩的理想,作者想把他塑造成心目中的英雄,他就成了王!”……

  4月15日,因为疫情,临汾市中小学校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在曲沃县实验小学五(9)班的语文课堂上,郭晓敏老师和孩子们展开互动,孩子们踊跃回答,气氛十分热烈。虽然课堂由现场转为云端,教学任务依然有条不紊落实,弹性指标评价依然有效进行……

  这是曲沃县实验小学线上语文课堂中的生动一幕。该校语文教研组被评为临汾市优秀教研团队,也是山西省“基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统编小学语文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更是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中38个实验区教研团队之一。在66名语文教师中,有心细如丝、统筹全局的杨海旺校长,有富于激情、勇于创新的张艳红副校长,有人淡如菊话如歌的王新红主任,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邓蓉主任,有舌灿莲花的杨瑞老师,还有多次担任主持人、朗读者的段慧敏老师……他们为语文学科注入了无限精彩。

美德的课堂

  “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型团队,课堂教学充满激情,语文赛课创造奇迹,读书沙龙有声有色,教学研究锦上添花。在这个和谐共进的团队中我得到了快速成长。”这是2021年新入职老师李瑶的感言。

  从2017年秋一年级语文老师与统编教材相遇,到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如今已走过5个年头。如何读懂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研组一直在思考、在探究、在摸索。

  2018年10月,该校30多名语文教师南下江苏,聆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陈先云的培训讲座,目睹了江苏名师的课堂风采,他们深受“震动”。回来后老师们人人写感受、写建议,并开展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专业书籍的阅读,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境界。语文教研组将“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写入课堂教学核心,要求老师们用足、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把握教科书,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素养。

  教研组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通过师徒结对、开展赛课等,带领全体组员践行新课程理念。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将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和审美价值发挥到极致。例如在一年级《夏夜多美》课堂上,吕佩佩老师创设了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夏夜中进行学习,课堂上通过听大人和孩子讲故事,自己读故事,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带领孩子们体会夏夜的风景美,感悟小动物们“乐于助人”的心灵美。在五年级下册《手指》一课中,王琴老师带领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学习,掌握写法,品味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最后采用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悟到“团结就是力量”。还有刘玲玲老师的《父爱之舟》被推为学校优质课,她以 “领会父爱、孝敬父母”为情感教育目标,以文中多次提到的“姑爹那只小渔船”为中心,结合父亲与“我”逛庙会、父亲送“我”去上学等经历,指引小学生在阅读和探究中,从作者的娓娓道来与心理描写中,领略父爱的伟大和默默无言……

  “从孩子们的认知和兴趣着手,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看、听、唱、说、学等方式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背景资料要准备充分,教材挖掘要适当”“音乐和图画的渲染也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老师们精雕细琢的语文课堂,流淌着美德与诗意,让学生沉迷其中,不仅唤起了他们内心的真善美,而且刻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灵动的师生

  “孩子们手执教鞭、声音洪亮地在黑板前讲课,遇到不会的地方,其他同学上前补充,交流那么认真,讨论如此激烈,太有活力、太有创造力了……”这是家长代表苏静的留言。

  近年来,本着为学生减负的初心,校领导和老师们积极探索,自主构建了小组合作式“五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点拨提升—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在构建这一模式中,如何建立小组文化,如何结对子,如何预习、对学、群学,如何展示、质疑、补充,何时点拨、怎样评价……一系列问题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期间,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压力,作为班主任的语文老师一面向家长解释着课改的意义,一面在课堂中实践着、改进着、坚持着。课改要推进,先要发动和解放学生。他们召开班会,向同学们讲解课改理念;每个小组定组名、组徽和组号,写下小组格言;先培训班干部和小组长带头“讲课”,由点带面鼓励更多学生上台展示……

  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有了惊人的超越。在经过充分的发动和培训后,他们勇于展示,状态积极,有的观点和思路超乎老师想象。语文老师在打造课堂的同时,也重塑了自己。李婷、刘玲玲、李霞、肖丽等老师因课堂出彩受邀到省内外作课、讲座,她们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山西省课改名师,学校被评为课改名校,“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蜚声省内外。

  课改最大的成果,是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家长观摩课堂都会惊喜不已:小组交流合作,学生上台“讲课”,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板书端正,答到圆满之处,全体师生掌声通过。“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这是高效快乐的课堂!”家长们发出啧啧赞叹。

书香的校园

  “虽然疫情使我们不能如期举办线下读书节,但我们依然会分享读书心得、制作绘本,不辜负这个美丽的春天,不辜负每一个爱我们的人!”这是五(3)班同学在班级群里说的一段话。

  曲沃县实验小学有着悠久的读书传统。2006年与教育名家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美丽邂逅,校园从此氤氲在书香之中。老师们每学期都会确定读书篇目,如今已读过《我的教育理想》《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教师的语言力》等专著。写随笔成为他们的习惯,分享教育智慧,拓展教育生命,播撒爱的种子,助力孩子们放飞斑斓的梦想。

  语文教研组将阅读列入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工程,每年春天都会举办读书节。班级诵读是一道动人的风景,孩子们笑靥如花、神情专注,唐诗、《论语》、《三字经》被他们诵读得抑扬顿挫、韵味悠长,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刻印在他们脑海中。图书漂流、图书跳蚤市场、书香家庭评选凝聚着语文老师的心血,促使读书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小小书签、好书推荐、读书心语、阅读记录卡、读后感受、思维导图、手抄报、亲子共读、读书绘画等读书成果精彩呈现,滋养了孩子们的童年,润泽了孩子们的生命。

  今年,虽然疫情阻碍了线下读书节的举办,但读书依然在进行。教研群里,老师们分享读书心得,个个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班级群里,孩子们按时阅读打卡,文字感想拍照上传,有的班级还举行了视频读书会……

  “语”露伴书香,善研“文”思远,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老师们收获了一路花香一路硕果!

  记者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