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部分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课侧记

2022-11-16 09:39: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12日10时,尧都区铁十五局学校教育集团总校区四年级学生范柯言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妹妹在自家阳台上种起了土豆。她们拿起小铲子,在花盆里刨坑、种土豆、浇水……两人的熟练操作惊呆了家人,“这些我们早就学会了,在学校小菜园里实践过了。”妹妹范柯睿自豪地说。

  连日来,记者在尧都区三元小学、尧都区铁十五局学校教育集团总校区、临汾时代风华特色学校等学校看到,各校积极创新劳动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育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劳动习惯

  “我看见埋菜籽的地方长出了一颗小芽,它又嫩又绿。细一瞧,上面的茎细如丝而有规律;闻一闻,有一股青草的香味;摸一摸,又滑又嫩,舒服极了。”

  “过了几天,它们长出两片绿油油的叶子,一大一小,胖乎乎的,特别可爱。”……

  11月11日15时,在尧都区铁十五局学校教育集团总校区开展的“我的蔬菜丰收了”实践活动上,该校六年级学生李波恺和同学们分享着种菜的感受。

  自去年9月开始,该校设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开辟了8亩菜园。在这里,每个班级都有一块专属的菜地,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各班学生轮流到菜园开展播种、除草、浇水、采摘等劳动实践,让他们认真观察各种蔬菜发芽、成长、收获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新奇与未知之美,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

  “采摘香菜时,我们利用剪刀,从茎靠近地面且叶子长得最多的地方剪断;油菜喜冷凉,抗寒力较强。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4℃至6℃,在20℃至25℃条件下4天就可以出苗,但它的叶子较脆、易断。收割时,要力争做到轻割、轻放、轻捆、轻运‘四轻’……”活动伊始,该校劳动基地负责人陈涛向同学们讲解了油菜、白菜、香菜等的采摘方法和注意事项后,小菜农们迫不及待地拎上篮子,认真地拔油菜、掐香菜、摘茴子白,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收获了一篮篮蔬菜,虽然小手、小脸、衣服上都沾上了一些泥土,但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三年级学生鲁非墨捧着一个刚摘的茴子白,若有所思地对同学说:“种菜真辛苦,农民伯伯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学会感恩生活。”

  “学生在菜园里观察到的油菜、黄瓜等这些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可比书本上要直观、形象。”该校劳动实践活动负责人李华伟说,他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丰收的喜悦,把这里当成了“开心农场”。

  “三个多月以来,学校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搭建平台,开设劳动实践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农耕文化,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该校校长翁双菊说。

  提高劳动技能

  11月11日10时,尧都区三元小学四(1)班开展的“厨艺大比拼”活动拉开了帷幕,教室顿时变成了同学们的厨房。

  调凉菜、炒热菜、包饺子……活动开始了,6个小组的小厨师们戴上厨帽、系好围裙,熟练地洗菜、切菜等,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仅十几分钟时间,他们便制作出多道凉菜,尖椒皮蛋,酸辣爽口;干炸花生米,酥脆香鲜;凉拌西兰花,清新爽口……

  炒热菜环节开始了,一些简单的食材,在小厨师们的手中经过炸、炒、煮等操作后,很快变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可乐鸡翅、麻婆豆腐、油焖大虾等,评委老师和家长代表一一品尝后不住地称赞。家长吉晋慧尤其对崔森浩小组做的菜肴“花开富贵”赞赏有加:“小厨师采用鸡蛋、西红柿和黄瓜三种食材,竟制作出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吃起来美味极了。”

  接着,包饺子大赛开始了。小厨师们左手拿皮、右手舀馅,再捏出美丽的花边儿,长的、圆的、柳叶形的……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呈现在众人面前。

  “没想到10岁的孩子,能做出这么多美食,尤其这饺子比我们包得花样还多,我们可得好好学做饭,不然连10岁的孩子都不如了。”几分钟后,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家长们品尝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现在,女儿变得爱劳动了,尤其喜欢上了做饭,有空的时候就会给我们露一手。”家长孙艳青高兴地说。

  “这个学期以来,我校将劳动技能和综合实践纳入课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习做饭、炒菜等生活技能,让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让他们爱上劳动。”该校校长刘焱谈到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时说道。

  感受劳动乐趣

  “我运用气压的原理,自制了一个简易饮水机。制作时,我首先将塑料瓶盖钻个小孔,插入吸管,再用热熔胶封住接口,防止空气进入。这时,瓶中装满水,慢慢拧开瓶盖,空气随之进入,水就流出来了……”11月14日16时20分,临汾时代风华特色学校六(7)班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王科翔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小制作。

  这是该校开展的“心灵手巧 变废为宝”创意手工制作展示活动的一个现场。活动中,同学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给塑料瓶脱去外包装纸,穿上五颜六色的“彩衣”,做成了美丽的小飞机;有的学生运用橡皮筋的弹力和三根筷子制作出简易的木头枪;还有一些同学利用易拉罐或塑料瓶,做成了一个个精致的小花篮……一个个变废为宝的小创意,不但培养了学生们的节能环保意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开展小制作活动,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制作出生活小‘神器’。”活动结束后,学生乔怡博指着教室一角的展示台介绍起了同学们的创意小制作,“大家将废旧饮料瓶、饼干桶、鸡蛋托等废旧材料再利用,制成刷碗工具、食物残渣过滤器、文具收纳神器等,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小难题。”

  “根据相关精神,我们学校扎实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创意手工制作、盆栽蔬菜种植、家庭厨艺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该校校长李永艳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教育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劳’有所得,‘动’有所获。”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