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她,不断创新教学,让数学课有了温度和情感;她,及时肯定学生进步,引导学生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她,深入小区做志愿者,以奋斗的姿态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
她就是浮山县第二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卫美丽。从教18年来,她始终怀揣着一腔热忱,用心育人、用爱守护孩子们成长,先后荣获县“课改名师”、“临汾市优秀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老师公认的“带头人”
“二次函数是本学期初三年级教学的难点,我通过表格绘制出一幅思维导图,能清晰地表达出其定义、图像和性质……”
12月7日的数学教研时间,39岁的卫美丽做了题为《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讲座,令人耳目一新,老师们瞬间圈粉。
讲座中,卫美丽不仅讲解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还从教育心理学入手,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了学生作为独特个体所需要的心理滋养。“爱与归属”“安全感”对于学生“自我实现”尤为重要,被理解、被接纳、被关注、被认同、被爱、被需要,都是不容缺失的重要环节。“教育不是为了改变学生,而是替学生分析问题,帮学生找到前行的方向。”她的观点赢得老师一片掌声,“卫老师不愧是我们的引路人……”
多年来,卫美丽本着“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的理念,引领本组教师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组织强化集体备课、听评研讨课、同课异构课等。在她的带领下,这支教研组互学互助、互促互进,于2022年9月在山西省第八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中荣获省级优秀教研团队二等奖。
测算一亩池塘能养多少条鱼、计算卡车通过抛物线型隧道的高度、观察一枚硬币沿一条折线滚动的轨迹……在卫美丽的课堂上,数学并不那么深奥难懂,她不仅用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来给同学们讲课,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方式既具体、又生动,让学生们爱上了数学,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卫美丽家里的学习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教学反思笔记本,她有空就在笔记本上写下课堂教学反思,包括讲课的要点、难点,学生的疑问以及自己的疑惑和探究,至今已经记录了20余本上百万字。正是这种长年累月的积累,对细节的追溯,形成了她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打造出一套“问题驱动+深度学习”的精品高效课堂。
学生喜爱的“知心人”
“文静,有什么困难,老师会帮你,全班同学也会帮你……”
今年9月开学的时候,卫美丽的班上转来一位家庭贫困学生文静(化名),成为她重点关注对象。12月23日,她发现文静三天没准时上课,也不提交作业,顿时心急如焚。
课后,卫美丽立即前往文静家进行家访。当她看到文静家中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妈妈、瘫痪在床的爷爷、承担生活重担的奶奶,她的心一下子“疼”了起来。她把文静拉到怀里,安慰她,“孩子,老师也知道你难,没事,我们一起扛过去。”
卫美丽对文静的关心,集中在物质和学习两个方面。她自费给文静买了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并发动班里的同学帮助她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让她的成长“不掉线”,体会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像文静这样的孩子,卫美丽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她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用心关爱、精准帮扶。近段时间以来,她不仅每天在线上教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还带领他们在线上做游戏,为其疏导情绪,做学生们的知心人,得到家长的肯定。
居民身边的“守护人”
“我是党员,我先上——”
11月20日,浮山县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当天凌晨3时,当卫美丽接到该校发出紧急招募70名教师志愿者的通知后,踊跃报名参加,承担核酸采样录入工作。
静态管理期间,在栖凤社区北埝小区的临时核酸采样点,居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卫美丽忙碌的身影,她时而为居民录入信息,时而叮嘱居民戴好口罩,时而提醒大家有序排队。
登录平台、选择模式、进行录入……卫美丽变身“大白”,每天清晨5时许就出门,与社区干部齐心协力抗疫,为620余人录入信息的同时,还主动向居民讲解疫情防控政策和防护知识,帮助居民化解焦虑情绪和疏导恐慌心理,引导居民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理解社区工作,成为居民们身边的“守护人”。
寒风中,卫美丽和其他志愿者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引发她的身体不适。11月21日13时,当核酸采样录入工作结束时,卫美丽的心绞痛老毛病又犯了,她顿觉头昏、乏力,瘫坐到地上。大家劝她别做志愿服务了,在家好好休息,她却笑着说:“我是党员,一定要坚持到底。”
新的一年到了,卫美丽表示,她会一如既往用爱诠释教育,用心关爱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内涵,走出闪亮的人生足迹。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