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洛妈妈,我好想你!”
“这幅彩笔画《拥抱》,是我送给你的新年礼物。”
……
1月17日一大早,15岁的晓晨(化名)拿起妈妈的手机,迫不及待地拨通市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洛榕的微信视频,并送上暖暖的祝福。
“洛妈妈也想你,这幅画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谢谢你。”洛榕感到无比欣慰,叮嘱晓晨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干点家务活儿。
挂断微信视频,洛榕将这幅画收藏到手机图片库里。图画中,晓晨和她在一起开心地玩拼图游戏,眼里放着光。
15年前,晓晨出生在安泽县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由于父母都是精神病患者,他一直过着孤独自闭的生活。2022年3月初,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入户走访,发现了患有智力障碍症的晓晨,将他送入了学校。初来乍到,晓晨非常害怕,不与任何人交流,还经常哭鼻子、尿被子,上课总是发呆。作为心理老师的洛榕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怕,有洛老师在,谁也不敢欺负你。”
接下来的日子,洛榕每周上课时,都会特别关注晓晨的表现,并用温情的话语鼓励他开口说话,还让其他小朋友尽力帮助他。每天下午课后,洛榕都把他带进心理咨询室,一起玩沙盘游戏。游戏过程中,晓晨逐渐放下了戒备心理,道出了入学后的感受:“我喜欢这里,也喜欢洛老师。”
从沙盘游戏到画画,再到卡片游戏,在温馨的心理咨询室里,晓晨完全放松了自己,经常边玩游戏边说话。洛榕就安静地陪着他,听他说心里话,不时给予鼓励,还给他买各种好吃的,教他做人的道理。洛榕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晓晨,晓晨在洛榕身上感受到了母爱,有一次发自内心地喊了洛榕一声“妈妈”。有了“妈妈”的爱,晓晨阳光了、自信了,还经常主动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该校,像晓晨一样的残障学生还有一些。洛榕通过沙盘游戏、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多种心理健康指导方式,让阳光射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了生活中的善与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一份新年礼物,给了我前行的动力。2023年要继续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为支撑,全心全意关爱孩子,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让每一朵花儿都在阳光下幸福绽放。”洛榕写下这样的话自勉。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