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玩游戏、秀才艺、忙劳动……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发现,不少学校针对课间休息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尝试,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用“十分”课间,玩出“百分”快乐。
游戏“嗨”起来
“走!我们继续比赛分出胜负!”1月17日9时50分,尧都区临纺学校下课铃声一响,五年级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走向学校的“七彩空间”,继续着上节课课间还未分出胜负的“掰手腕”比赛。
该学校打造的“七彩空间”,除“掰手腕”擂台外,还有象棋、围棋、军棋、数学魔方等益智类游戏。该校一直秉持“让学生做课间十分钟的主人”这一理念,鼓励他们到操场积极锻炼身体,开拓各种游戏空间,不仅有时间“玩”,还“玩”有其所、“玩”得其乐。
在尧都区乡贤街小学,大课间及课间十分钟,学校操场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彩绳飞舞:长绳、短绳、花样跳绳……多年来,跳绳已成为该校课间活动的亮点。此外,学校还开放阅览室,在教室、楼梯拐角等地增设图书角,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在操场体育活动区提供基本的体育活动器械,让学生们尽情运动。同学们或阅读或运动或游戏,课间玩得不亦乐乎。
临汾时代风华特色学校把师生“赶出”教室、“拉上”操场,强身健体、疏解压力。配上欢快、灵动的音乐,开辟古诗韵律操、丢沙包等锻炼区;跳格子、翻花绳、你比我猜等游戏区;聊天、放松、阅读等休息区,劳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丁零零!”下课铃声响起,市第三小学的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摆出各种棋局:飞行棋,转动骰子、“飞”出乐趣;围棋,黑白二子、攻城略地;象棋,车马炮卒、捉对厮杀;五子棋,举棋不定、步步为营……
才艺“秀”出来
“有才你就来,才艺秀一秀!”1月11日,到了尧都区解放路小学大课间时间,随着响亮的口号响起,操场上立刻沸腾起来,小达人们开始展示他们的才艺。架子鼓、电子琴、葫芦丝、二胡、童声独唱……台上的小艺人们自信、大方地献上拿手才艺、尽情演绎,同学们纷纷驻足在小舞台周围观看。
该校从2021年起尝试利用课间时间定期举办才艺展示,悠扬的旋律、热烈的掌声、快乐的笑声充满了课间时光。
“大课间才艺展示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现了他们的青春活力和风采,还增强了班级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该校副校长李晓霞表示,课间才艺展示活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将持续开展大课间才艺展示活动,努力把活动办得更具特色,鼓励同学们把才艺施展在梦想的舞台上,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进一步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劳动“忙”起来
在襄汾县大邓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课间的教室几乎看不到学生的身影。一到课间,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地奔向操场,在践知园忙碌起来,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
这块由学校开辟的劳动实践基地,一直是学生们的乐园。各班负责照料一块责任田,同学们利用课间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在地里浇水、施肥、除草,看果实慢慢长大。劳动实践基地就像老师和家长一样,见证着学生们的成长。
在该校校长董振华看来,课间活动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谈及学校下一步的劳动教育工作,他信心满满:“我们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在课间和课上开好劳动教育课,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以及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一直以来,我市严格保障中小学校学生每天进行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各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课间十分钟和大课间活动办出特色,把健康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融入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习惯、习得技能、焠炼品质,为幸福人生奠基。”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