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策略”

2014-06-12 07:15: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宋婷婷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工作了17个年头,一直给孩子们带科学课。科学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但是由于不是主课,所以很多孩子及家长并不重视这门课程。怎样让学生们爱上这门课程,并且学好这门课程呢?我有一个“策略”。

这个“策略”的第一步是“等待”。刚担任科学老师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热情,一心想把知识快速地教给孩子,但是看到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并不是特别热情,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事实证明,作为教师要学会等待,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悟。比如有一次,在《有趣的食物链》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出示问题后,很快就有几个同学举手。如果此时教师急于求成,马上就抽同学答题,就可能会出现:答题错误,学生因为短暂的时间来不及更为全面的思考;答题正确,但是个别学生的急于答题,替代了更多学生的思考,多数同学没有动起来。如果教师此时什么都不说,等一等,再等一等,然后更多的同学举起手来,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答题错误,但是马上就会有其他同学指出答题同学的错误,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答题正确,更多的同学都参与进来,体验到通过思考带来的成功乐趣。仅仅一个问题,教师的等待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等,会有怎样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要善于等待,在课堂上有效的、长期的尝试等待,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的表现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有了“策略”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该是我“策略”的核心了,那就是让课程“活”起来,勇于突破和善于引导。比如我们有一篇课文是《降落伞》,课上有一个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课本提供的实验记录单中要求学生记录:降落伞的伞面直径分别为30厘米和60厘米的两个降落伞,它们各自下降5次所用时间的数据,并记录平均用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此实验存在两个困难,一个是秒表的使用;一个是平均数的计算。因此,勇于突破教材的限制,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情况处理教材。如:五次秒表计时改为五次下降快慢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伞面的大小和降落伞下降快慢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不必说具体怎么做,更不要去示范,只是启发、暗示、提醒,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发现,自己认识错在哪里,又该如何去改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个小小“策略”逐渐显现出来效果。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的多了,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看着学生们的这些变化,我心里为这个小小的“策略”感到无比自豪。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