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心谱写关爱曲 认真奉献不老情

2009-04-16 08:3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党赋之责当仁不让
 没有组织保障一切都是空话,机构建设首当其冲。要在洪洞县当时的25个乡镇、463个行政村建立关工委组织谈何容易?为了争取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的协调支持,郭学海每天骑车往机关跑。在职领导忙,他就到领导家里去找,或者守在领导办公室门口,或者在路上等。不少老同志见他整天窜进窜出,忍不住劝他:“郭书记,您做了多年领导,现在离休了,还这样跑来跑去,图个啥呀!”郭学海听了认真地说:“洪洞是山西第一人口大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却落在全省后面,难道说我们洪洞的领导干部就不关心下一代?我既然干上了这个差使就不能不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快,由县委分管副书记带队,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组团下乡,深入基层,和乡镇领导面对面讨论乡镇村建立关工委组织的事。
 三个月后,25个乡镇及463个行政村和部分县直单位的关工委组织都建立起来了,同时制订 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洪洞县关工委成员一举发展到4075人,涵盖了全县各个系统,各个角落。
 
执著奉献赢得威信
戎马生涯33年的郭学海常说:“战场上如果不严格遵守作战时间,不认真执行军令,就会贻误战机,功亏一篑。”血与火的洗礼锤炼,铸就了郭学海凡事守时不移、凡事矢志不移的理念和作风。
 他模范带头,严格执行县关工委的有关规章制度。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上下班按时按点。凡研究决定的事情,一定要坚持落实。如县关工委驻会成员周一碰头会,乡镇关工委主任双月十五日例会等,执行落实,雷打不动,从不耽误。市关工委安排的工作,无论是大的活动部署,还是小到一张表格的填报,甚至一个电话的询问,可以说每一项他都是认真贯彻执行,每一项都是第一个有回声反应。
 对于县上拨给关工委的经费,他精打细算抠得很严,不该花的坚决不花。2004年年终,他将县关工委剩余经费6000余元如数上缴县财政,感动得县领导在全县大会上大加赞扬,号召全县各级领导都要向他学习。
 2006年11月,市关工委在浮山县东鲁村召开全市农村关工委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县市会后抓紧学习贯彻、确定试点,并及时将试点村等情况报市关工委。年末,郭学海将“洪洞县关心下一代工作55个重点示范村登记表”、“通讯大队名单”和“2006年工作总结”亲自送到市关工委。驻会同志看后都被他这种认真扎实的精神所感动。
为了进一步引深“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7年市关工委主任张国彦主编了《青少年荣辱观读本》。郭学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他除了召集乡镇关工委主任会议发书,又和县关工委成员、县教育局领导和电视台的同志到县直7所中小学、县图书馆和几个农村书屋发送读本,所到之处都悬挂横标,举行了赠书仪式。
 
积极热情关爱学子
 在全县乡镇村建起图书室260个,发动各级干部捐图书3万余册。累计组织18641名社会青年参加“中华魂”读书活动;在全县建起家长学校347所,聘请家长学校教师2238人,参加听课家长3万余人次。
 全县各级关工委共聘请625名“五老”同志为德育辅导员,前后作报告165场次,受教育学生达16.4万人次;几年来全县购买“中华魂”系列读本421096册,参加读书人数达719000人,收集读书优秀征文7990篇,先后有108人被市读书活动组委会评为一二三等奖;60人受到省市读书活动组委会的表彰,51人受到全国组委会的表彰。
 在全县乡镇、村两级危房校舍改造大会战中,郭学海深入基层,组织发动关工委成员积极参与,多方献策,捐钱捐物,仅2003年,全县关工 委成员参与的乡镇村两级校舍建设即达42座,为10930名学生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万安镇关工委76岁的范文选老人组织成立了“历山联村奖教奖学基金会”,郭学海六去历山看望了解,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当该基金会资金不足时,郭学海亲临万安镇与镇长和该镇部分企业家座谈,当场筹资25000元。先后对1000余名教师、200余名学生进行了奖励。
 关注并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是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06年县关工委与精神文明办、教育局等单位密切配合,筹集了88万元资金,解决了800余名学生上学难和253名青年就业问题。2007年7月20日,郭学海把撰写的《真情献爱心帮扶贫困生》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县优秀企业家手里,20个优秀企业家捐款45.2万元,资助192名高考贫困学生如期步入大学殿堂。这一举措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关工委的影响力空前增加。
 一桩桩、一件件、一月月、一年年,郭学海用自己认真负责的言行,赢得了“热心主任”的赞誉。他的事迹和论文分别被《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鲜艳的红旗》等国家级书刊先后收入。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永远昂扬向上,永远奋发作为,这就是郭学海的真实写照。(市关工委副秘书长 薛全秀)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