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朱拽生: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2016-07-14 10:12: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朱拽生是洪洞县赵城镇瓦窑头村党支部书记,现年68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他很早就辍学务工,跟着村里的能工巧匠学了门手艺,走南闯北,长了不少见识。改革开放以来,他凭着苦干、实干的精神,大胆搞起了建筑,一搞就是20余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朱拽生常说的一句话。他大半生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虽然个人富了,但总想着为村里多办点事,让村民也过上好日子。

  朱拽生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钱办教育,为村里的娃娃们改善教学条件。

  瓦窑头小学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派来的教师走了一拨又一拨,学生们也一批一批地流失。面对这种状况,刚刚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朱拽生自己出资150余万元,带着自己的工程队建起了小学,并为新校舍添置了桌椅板凳和办公用品。之后,他又投资200万元,兴办瓦窑头中学。在建校的那些日子,他每天5点起床,第一个到工地现场去督促,严格保证质量安全。2005年,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新中学投入使用。当师生们走进干净整洁的校园,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后,他们沸腾了,无不对朱拽生竖起大拇指。

  2007年,朱拽生又拿出50余万元,购置了新课桌,对校内校外进行了绿化、硬化、亮化,还购置了电脑,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10年来,瓦窑头村的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瓦窑头中学,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的初中学生由原来的78名增加到1030人,不仅本村的学生不再外出求学,连周边村子甚至其他乡镇的学生都主动前来求学。10年来,瓦窑头中学共计为临一中、临三中、洪一中、洪二中等重点高中输送了超过1300名优秀学生,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朱拽生还自己出资对本校考入临一中、临三中的同学每人奖励1000元、行李箱一个;对考入洪一中等重点高中的同学每人奖励行李箱一个。2015年8月3日,在新瓦窑头中学建校10周年大会上,朱拽生对130名考入高中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10年来他共发放奖金80余万元。多年来,他还资助本村郭林斌同学从小学二年级到大学期间的学习费用,现在郭林斌已经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10年前,当朱拽生看到村里不少人家让孩子早早辍学出外打工,一些年轻人对党的感情逐渐淡漠时,心里十分着急。他没有文化,但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跟党翻身跟党富,最知道党的恩情。他要让村里的孩子都上学,要让村里的年轻人都热爱党。于是,在瓦窑头中学建设施工的同时,他又投资80余万元在学校东侧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内有一座伟人堂,陈列有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雕像10余座。伟人堂建立以后,吸引了附近村子的许多村民前来参观,甚至有不少人从襄汾、太原等地慕名而来祭奠伟人。由于活动中心紧邻瓦窑头中学,因此成为了瓦窑头中学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并成为了洪洞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朱拽生还大力建设文化设施,丰富全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5年,他投资50余万元在村广场修建了长达60余米的文化长廊。长廊内以《三字经》为主,宣传中华传统孝道。该村成立了锣鼓队,统一服装,按时排练,每逢村里有活动时,锣鼓队都积极参加,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学前教育同样不容忽视。2014年,经赵城镇人民政府及洪洞县教科局批准,朱拽生又垫资300余万元,在该村东北部新建了一所高标准的赵城镇南片幼儿园。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新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朱拽生向社会各界及瓦窑头村父老乡做出了庄严承诺,他将为全村创办一流的教育不遗余力,为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付出全部的心血。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