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张兴河(右一)为李国富(中)、杜安平(左一)、焦赛虎颁发收藏证书。
临汾新闻网讯 时进阳春,洪洞县图书馆里阅读氛围骤然增温。更难得的是,众多社会名流也前来为孩子送精神食粮。就在几天前,馆长张兴河又接待了三位特殊客人——
洪洞县刘家垣镇东义村三位乡贤人士,背着一捆沉甸甸的书来到该馆,为首的是赵城镇原关工委主任李国富。当他微笑着将自己的又一个学术成果递给张兴河时,张兴河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为家乡笔耕不辍,为教育奔波不息,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情怀?
李国富出生于古老而神秘的造父封地,东义村是他的根。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小学校长,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制作的汉语拼音发音演示器,曾受到全国教育界的认可。后来,他受聘到县司法局编写《农村普法案例》,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及法律知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为了回馈家乡东义村,他以给东义村留下一份历史遗产为己任,与几位修志人共同投入《东义村志》的编纂中,谦恭求学、任劳任怨、忘我修志,历经三年半终于完成这一鸿篇巨制。此次,他携焦赛虎、杜安平两位老人代表编纂组向县图书馆捐赠《东义村志》10册。该书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纵述历史,横陈现状,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东义村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系统反映了东义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捐赠现场,李国富老人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给孩子们送精神食粮,目的就是让家乡的孩子了解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为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感恩心、有奉献情的未来公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馆长张兴河热情接待了这几位特殊客人,为他们寄情桑梓、众心修志、关爱后代的高风亮节点赞,并为他们颁发了收藏证书。他带领三位老人参观了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青少年阅览室、数字文化电子阅览部、青少年影视放映厅等,老人们十分激动,再三说,现在的孩子们条件太好了,小小年纪多读书、读好书、开眼界,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当他们参观了地方文献室内的“洪洞人写的书·写洪洞人的书”图书展之后动情地表示,青少年既要学习知识、了解国家,也要读一些家乡的书籍,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地方文献有着鲜明的地方特征,是非常宝贵的区域性文献,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收集和利用并不断开发地方文献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与任务。近年来,洪洞县图书馆收集了众多社会贤达人士的赠书:该县著名作家贾北安携女儿捐献了父女俩合著的《故乡月》《故乡云》等书籍百余册;86岁的军旅画家申树林老先生向家乡图书馆赠书100册;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史秉华赠送了自己的楷书作品集;洪洞名人张海青、张水青兄弟俩送来了合著的《桥头人家》;洪洞县公安局苏堡派出所指导员刘安建把自己多年珍藏的124本书交到馆长和管理员手中……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县图书馆的馆藏、充实了地方文献资源,也展现了洪洞各界文化名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厚爱。
在众多的捐书人中,不能不提到一位名叫解皓越的女孩。她由母亲带着到图书馆阅读,久而久之成了这里的常客。她年龄不大,就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写了一本十多万字的书——《背着梦想去远航》。这是从图书馆走出的小作家,图书馆为她举行了一次由500余人参加的新书发布会。她的书也被收录在此,使读过此书的孩子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励志教育。
记者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